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7期
编号:10448097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7期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4)07-0660-02

    随着人均寿命延长,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使人望而生畏。发病后患者易发生各种心理障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现就近3年住院资料完整的149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理障碍和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93例,女56例,年龄34~81岁,平均年龄为60.5岁,其中脑出血54例,脑梗塞8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住院时间最短仅1天(自动出院),最长60.3天,平均19.3天。心理障碍表现为:恐惧心理者41例,占27.5%;悲观失望心理者39例,占26.2%;焦虑心理者37例,占24.8%;厌世心理者32例,占21.5%。在发现患者心理障碍后及时给予心理护理,87例在4~5天后心理趋于平静,42例在7~10天内趋于平静,20例在15天后心理逐渐趋于平静。
, 百拇医药
    2 心理障碍的特点

    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心理障碍者比例较高,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不利于疾病康复,甚至造成病情加重或死亡。如恐惧心理者:对突如其来的偏瘫、失语、头痛、头晕等以及对身上的补液管、氧气管、导尿管非常恐惧,害怕自己很快死去。有些患者经数天治疗后病情渐趋稳定,但患者害怕自己残废给家庭带来负担,害怕家人无力照顾自己,害怕付不出医药费,结果使患者血压再次升高,心跳加快,使病情再次恶化。悲观失望心理者:这些患者大多是中年人,有一定事业基础或正在事业兴旺中,发病后原计划破灭,对前途悲观失望,甚至失去生活信心,拒绝饮食和治疗。焦虑心理者:这些患者由于缺乏医学常识,认为治疗不会很快恢复,或家庭经济困难,子女不孝等因素,对此患者表面似乎很平静,实际上内心苦闷,顾虑重重,心神不安,生活懒散,食欲减退,夜不能寐等。厌世心理者:患者发病后瘫痪在床,活动受限,甚至失语,自己愿望难以表达,生活又难以自理,对恢复功能丧失信心,欲摆脱人生,表现为拒绝进食与治疗,把口服药藏起来,容易产生过激行为或自杀行为。
, 百拇医药
    3 心理康复护理

    3.1 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病房要求安静整洁,优美温馨,光线柔和。可在病房中放置鲜花、报刊杂志、电视机等,优美的环境可使患者心情舒畅,医务人员要说话轻走路轻,对各项检查操作治疗的必要性应向患者讲清,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

    3.2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然后有针对性的运用语言或非语言交流方式,同情关心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以医务角度解释说明心理状态对疾病预后的影响,使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面对现实适应角色转变,配合治疗。

    3.3 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面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各种心理状态,不失时机的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于悲观失望者我们寻找一些资料,向患者介绍一些国内外先进的治疗方案和进展,也可以邀请一些疗效好的患者现身说法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转化他们的不良反应,使他们敢于面对真相,坚强的与疾病作斗争,积极的配合治疗;对恐惧、焦虑心理者医务人员要向他们解释脑血管病的常识,倾听他们诉说。这时护士诚恳真挚的语言、和蔼热情的态度,对患者都是莫大的安慰,同时尽力满足患者生理需要,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与信任感。鼓励表扬是培养积极情绪的心理康复方法之一。在瘫痪肢体恢复的训练中不得急躁,而应鼓励,对每一细微的进步成绩都应及时给予肯定,这样能够增加患者的信心,从而在一种平静心态下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 http://www.100md.com
    3.4 指导患者家庭对患者作出适当的反应 患者家属成员的态度、感情支持会对患者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应多给予鼓励、关心,消除患者的厌世心理,积极支持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此外,对于心理障碍比较严重的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如焦虑症、忧郁症、神经衰弱、强迫症、恐惧症等,必要时使用一些能改善精神症状的药物,如果有必要可以把这种患者转到心理医生那里去接受专业治疗。

    4 体会

    对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它能调整患者情绪,增加患者信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积极配合治疗,加速患者的康复。

    作者单位:264405山东省文登市侯家医院

    (收稿日期:2004-02-24) (编辑 贝子),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