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7期
编号:10448088
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及耐药趋势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7期
     【摘要】 目的 了解近3年我院念珠菌感染的状况并作发病率及耐药趋势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01年、2002年及2003年1~7月份的念珠菌感染发病率及耐药情况。结果 2001年念珠菌占检出菌的6.7%,其中5-氟胞嘧啶敏感者为97.4%,两性霉素B敏感者为100%,益康唑敏感者为100%,酮康唑敏感者为100%,咪康唑敏感者为97.4%,制霉菌素敏感者为100%。2002年念珠菌占检出菌的7.9%,其中5-氟胞嘧啶敏感者为98.4%,两性霉素B敏感者为100%,益康唑敏感者为96.8%,酮康唑敏感者为92.0%,咪康唑敏感者为96.8%,制霉菌素敏感者为100%。2003年1~7月份念珠菌占检出菌的10.3%,5-氟胞嘧啶敏感者为89.1%,两性霉素B敏感者为98.9%,益康唑敏感者为59.8%,酮康唑敏感者为52.2%,咪康唑敏感者为64.1%,制霉菌素敏感者为98.9%。结论 念珠菌感染患者呈上升趋势且念珠菌的耐药性趋高,临床应不容忽视。

    关键词 念珠菌 发病率 耐药性
, http://www.100md.com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4)07-0652-01

    念珠菌感染已

    成为白血病、肿瘤、粒缺、器官移植、烧伤及早产儿等特殊人群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并为免疫缺陷患者的重要并发症和致死病因。念珠菌是二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由于各种抗肿瘤化疗药、免疫抑制药、皮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1,2]。同时,因供应临床使用的抗真菌药品种有限,长期使用导致真菌耐药性的上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菌珠来源 收集了自2001年~2003年7月本院ICU、呼吸科、肿瘤科患者的临床分离的念株菌。其中,2001年38株,2002年63株,2003年(1~7月)92株。菌种按常规方法进行分离、鉴定。
, 百拇医药
    1.2 质控菌株 使用ATCC60193的念株菌作为质控菌株。

    1.3 菌液制备 将单菌落在沙保罗培养基上连续接种2次,以保证其纯度和活力。用0.85%的盐水制备成菌悬液。

    1.4 培养 用ATB比浊仪调浊度相当于2麦氏单位,吸取 100μl菌悬液到ATBF专用培养基中,充分混匀,然后用ATB吸管吸取每孔135μl菌悬液自动加到ATB真菌药敏板条的前半部分。在剩余的菌悬液中再滴入2滴ATBF缓冲液,充分混匀后,在药敏板条的后半部分每孔也各加入135μl。30℃孵育48h后读取结果。

    2 结果

    2.1 标本分布 主要来源于痰、咽拭子、尿液、血液、引流液等。

    2.2 2001-2003年念株菌检出率见表1。2001~2003年念株菌耐药情况见表2。
, 百拇医药
    表1 念株菌检出率 例(%)(略)

    表2 念株菌耐药情况 (%)(略)

    3 讨论

    3.1 本实验显示近3年来我院的念株菌感染正呈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6.7%到2002年的7.9%再到2003年的10.3%。这可能一方面生活、医疗条件好,老年病人、危重病人、长期慢性病人多;另一方面是抗生素的滥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各种侵袭性治疗等因素所致。

    3.2 实验显示近3年来我院感染的念株菌耐药性逐步上升,尤其是2003年除了5-氟胞嘧啶、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仍显示强大的杀菌效果外,益康唑、酮康唑、咪康唑均显示明显的耐药性上升,这可能与其本身的作用机制有关。因此,应尽早对引起深部念株菌感染的致病原作药物敏感性实验,以便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龙丰,张永信,李民,等.248株念株菌和新型隐球菌对四种抗真菌药的敏感性.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5:27.

    2 江丽华,翁香琴.1999-2001年丽水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真菌耐药性分析.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6:3.

    作者单位: 1 210011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 江苏省中医院国家中医药三级科研实验室

    (收稿日期:2004-03-18) (编辑 黄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