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12期
编号:10448219
肺癌病灶内合并结核12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12期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12-1163-02

    支气管肺癌及肺结核均为较常见肺部疾病,肺癌病灶内合并结核却较为少见。我院1993年7月~1997年10月共2386例肺癌病人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2例术后病理证实肺癌病灶内合并肺结核,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均为男性,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58.8岁。临床表现:咳嗽、痰血6例,仅有咳嗽4例,四肢及胸部疼痛1例,体检发现1例。病灶部位:8例病灶位于右肺上叶,其中尖段3例、前段2例、肺门处2例,后段1例。右下肺后基底段1例,左下肺2例,1例为背段,另1例为后基底段。左肺门1例。X线影像特点:各病例阴影均有毛刺、分叶,其中4例阴影内有钙化点,3例为厚壁空洞,2例肿块周围有条状阴影,2例有肺叶或段不张。全组病灶周围均未见明显子灶。术前诊断:8例术前痰检或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找到癌细胞,6例鳞癌,2例腺癌,余为待查病人。全组中1例连续3次痰找结核菌阳性,1例TBLB检查见结核样改变,1例双上肺陈旧性结核灶,且肿块内可见多个空洞,虽找到腺癌细胞,但怀疑合并结核,故术前即开始正规抗结核治疗。手术方式:3例全肺切除,9例肺叶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7例鳞癌、4例腺癌,1例为低分化鳞腺癌。11例病灶中均见结核病灶,干酪性,其中4例为增殖性。另1例病灶为厚壁空洞,术后大体切面见有大量坏死灶,病理未报结核,但术前痰找结核菌连续3次阳性,故列入本组。另外术中肉眼观共有23组淋巴结肿大,均予清除,术后仅有7组见癌转移,1组为结核(按国际TNM分组)。结果:全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9例术后正规抗结核。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肺癌与肺结核均为较常见的肺部疾病,尤其是肺癌,肿瘤中其发病率已跃居第一位。由于抗结核菌化疗药的发展,结核发病率一度明显降低,但据1990年WHO调查全球结核病疫情,1991年发表的结果显示:结核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平均感染率达32.2%,即全球有1/3人口感染了结核菌,每年有八百万新结核病人发生,约有三百万人死亡 [1] 。肺癌病灶内合并肺结核并不多见,本组2386例中仅12例(0.5%),现分析其特点供大家借鉴,有利于避免肺癌病人漏诊结核,或肺结核病人漏诊肺癌,以至延误治疗。结核病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胸痛及结核毒血症状(午后低热、盗汗)等 [2] ,肺癌除前述毒血症状外,均可有同样临床表现,单纯根据临床症状很难诊断肺癌病人是否伴结核,本组病例初始症状为咳嗽、痰血,胸痛或体检发现等,无一病例有结核毒血症状,单凭临床表现,无法确定是否伴结核。X线影像学对肺部疾病诊断帮助很大,特别是CT、MRI的出现,清晰度,准确度明显提高。本组4例表现为孤立肿块内有钙化点,但同时有毛刺、分叶,3例表现为厚壁空洞,2例肿块周围有条索状阴影,似同时具备肺癌及肺结核某些特征,这一点对于正确诊断应有一定帮助。由于结核病发病率的上升及在结核病已控制区,老年肺结核逐渐增多 [3] ,对于第一诊断为肺癌病例,外科医生应警惕是否同时伴结核。这可以根据有否结核病史,是否有毒血症状及X线影像是否有肺结核特征,作出初步判断,继而可行多次痰找结核菌或抗酸染色,以及TBB肺泡冲洗液涂片或培养以助诊断。聚合酶链反应即PCR诊断,快速、简便、特异性高,对于结核诊断较为有效 [1] 。由于肺癌病人免疫力相对低下,且多为高龄,体质下降,手术创伤后,即使是陈旧性结核病灶,也可能重新复活。因此,我们认为一旦结核诊断成立,就应在正规抗结核保护下,方可行手术治疗。第一诊断为肺结核的病人,也应考虑是否伴肺癌,在注意有否肺癌典型特征如肺外症状等,及X线影像学有否肺癌特点,同时,对于肺结核病人,只有以下任一情况时宜考虑与肺癌并存:(1)积极抗结核治疗中,肺部出现新病灶或病灶增大。(2)出现发展较快的肺不张。(3)出现肺门块影。(4)有空洞形成而痰检结核菌阴性。(5)40岁以上突然发现刺激性咳嗽、血痰,不规则发热或持续胸痛、放射痛 [3] 。一旦怀疑并有肺癌,应反复痰脱落细胞检查,TBB、TBLB等检查,以明确并在抗结核保护下尽早手术,对于空洞、干酪性病灶,结核球等无法与肺癌鉴别时,即使无细胞学组织学诊断,也应积极尽早手术,以免延误治疗 [4]
, 百拇医药
    本组12例中,11例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肺癌伴结核灶、干酪性。由于干酪性结核灶中仍有具活性结核菌 [1] ,故我们仍认为术后应正规抗结核,防止结核复燃。可采用当前国际较流行Denver方案,即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每日1次,共2周,以后每周2次,共6个月为1个疗程。据有关资料报道,此方案几乎无失败或复发 [5] 。本组11例干酪性肺结核,9例术后正规抗结核治疗,无一例出现结核病播散式进展。另外,本组病例肺癌发生是否与结核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全组术中肉眼观共23组淋巴肿大,均予清除,仅7组见癌转移,1组为结核。淋巴结肿大可能与肺结核有关,因此对于此类病例,术前分期应考虑此项因素。由于本组病例少,对于肺癌病灶内合并结核病人预后是否有别于单纯肺癌病人,尚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 宋文虎.结核病学进展.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11:1-53.
, 百拇医药
    2 朱贵卿.呼吸内科学.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3,331-361.

    3 徐昌文,吴善芳.肺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40-142.4 Marc Van Leuvern,Mark De Groot,Karen P.Shean,et al.Pulmonary Resection as an Adjunct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Drug-ResistantTuberculosis.Ann Thorac Surg,1997,63,1368-1373. 5 顾恺时.胸心外科手术学.第三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78-685.

    作者单位:200030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

    (编辑秋 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