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10454444
骨伤科疾病(2004.08.02)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87期
     正骨推拿配合止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所致椎动脉受刺激和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扭曲而造成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证候群。据悉,茂名市中医院康复理疗科的陈江华医师等采用颈部正骨推拿法配合自拟止眩汤治疗该病100例,效果满意。《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第8卷第8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

    将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自拟方止眩汤治疗。其方由桂枝、炒白术、制半夏、石菖蒲、葛根、茯苓、泽泻所组成。其中肝风盛者加白芍、天麻、钩藤;痰盛者加酸木瓜、浙贝母;肝肾阴虚者加玄参、生地黄、女贞子;肾阳不足者加仙茅、淫羊藿、鹿角胶;气血两虚者加党参、黄芪、当归。1剂/天,分2次温服。10天为1疗程。治疗组:在用止眩汤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推拿。根据不同的错位类型采用不同的正骨手法,先健侧后患侧。1.仰头摇正法: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其下颌,另一手托枕部,使其头作上仰,侧转动作,并缓慢摇动两三下,嘱患者放松颈部后,将头转至较大幅度时稍加有限的闪动力,常可听到关节复位时的咔响声。2.低头摇正法: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位,术者一手轻拿后颈,拇指按于错位横突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作为支点将头转动,当摇到最大角度时,托面颊之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常听到或感觉到关节复位时的弹响声。3.侧向扳按法:患者侧卧位,术者于床头,一手拿住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向隆起处,另手托其下颌并用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合作将患者头牵引并先屈向健侧后屈向患侧,当向患侧搬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与动点手同时作一搬、按、牵联合闪动力,术者拇指可触到复位关节的弹跳感。以上方法1次/天,20~30分钟/次,10天为1疗程。经治疗后,治疗组100例中,痊愈38例,显效50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98/100);对照组100例中,痊愈16例,显效22例,有效37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75%(75/100)。
, 百拇医药
    在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过程中,陈江华医师等体会到,以上所用自拟止眩汤温阳化饮、利水渗湿、升清降浊,同时根据不同的证型随方加减,虽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眩晕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压迫症状,而手法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调整椎体关节的紊乱解除肌肉紧张痉挛,恢复小关节正常位置达到骨合缝,颈椎关节紊乱的改正改善了颈椎各关节与椎动脉及周围神经的位置关系,消除了对椎动脉丛颈交感节的压迫和刺激,缓解血管本身和周围软组织痉挛,手法可以通过直接减轻血管的压迫和通过神经反射机制缓解血管痉挛两条途径达到改善血液循环的目的。据此认为,手法正骨配合止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穴位注射结合电针治疗腰突症效果明显

    腰椎间盘突出症易发生在20~40岁,以L4~L5、L5~S1多见。主要因素是腰椎长期负重和运动,受到挤压、牵拉、扭转而发生退行性变化,最后导致髓核突出,发展为该病。据悉,为了观察穴位注射加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的叶立汉医师等选择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分为穴位注射加电针治疗组(简称观察组)32例,针刺组28例和腰椎牵引组30例进行对照观察,对患者治疗前后自觉症状、临床检查和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及综合疗效评定。《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第8卷第8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
, 百拇医药
    具体方法如下:观察组采取电针与穴位注射相结合的方法,先电针后穴位注射;电针组只用电针不用穴位注射或腰椎牵引;腰椎牵引组只腰椎牵引不用电针或穴位注射。均1次/天,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天。1.电针方法:所取穴位为病变椎间盘上下两侧夹脊穴,患侧环跳、风市、阳陵泉、绝骨。针刺得气后,接上电针机,采用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出针。2.穴位注射:注射用药为维生素B1200mg、维生素B121mg。所用穴位为腰夹脊穴和阿是穴。进针得气后回抽无血,每穴推注药物2ml。3.腰椎牵引:根据患者的体重决定牵引重量,一般用30~50kg,持续牵引30分钟。经治疗后基本痊愈:改善指数>80%,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观察组19例,电针组10例,腰椎牵引组11例;显效:改善指数在60%~79%,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劳累后颈部有轻度不适;有效:改善指数在21%~59%,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减轻。观察组13例,电针组12例,腰椎牵引组12例;无效:改善指数<20%,症状体征无改善或病情加重者。观察组0例,电针组6例,腰椎牵引组7例。
, 百拇医药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由于劳累过度或感受风寒湿邪或肾亏体弱或跌仆闪挫等原因引起,以致经络受损、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或经络失充,不荣则痛。运用电针对于调理气机、疏通经络、祛风散寒、补肾壮阳有重要作用,因此可达治疗目的;腰椎牵引减轻肌肉痉挛,使脊椎间压力减小,椎间孔变大,减轻对神经根的挤压,亦可达到治疗目的;穴位注射通过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激发经络穴位的功能,调整人体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根水肿,由于穴位注射后,药物在穴位处存留时间较长,可增强和延续穴位的刺激作用;所用药物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可营养神经,故可明显减轻疼痛和麻木等症状。据此,叶立汉医师等认为,穴位注射结合电针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以上所作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印证了其结论。

    针灸、按摩并持续减压可提高腰突症的治愈率

    《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第5期报道了河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王辰英、赵淑芳等医生临床采用针灸、按摩并持续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他们共收治了腰腿痛患者162例,根据临床体征和常规检查及CT、MRI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首先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1例,男51例,女30例。年龄24~76岁,平均54.2岁。病程2天~15年,平均52个月。对照组81例,男49例,女32例。年龄26~77岁,平均52.6岁。两组均用针灸、按摩相同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每次治疗后行卧位腰椎持续减压3~5天,对照组在治疗后自由休息。方法:两组患者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1.针灸治疗:取足少阳胆经环跳、风市,足太阳膀胱经秩边、大肠俞或气海俞,及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用750ml/l乙醇溶液消毒皮肤,取9.9~13.2cm(3.0~4.0寸)毫针,快速刺入穴位浅层,然后用捻转提插法,至患者感觉下肢有通电感,留针20分钟。2.按摩治疗:先用掌揉法,从肩背部至腰骶臀部放松5分钟,使患者因疼痛而产生保护性反应的痉挛肌群松解,双手左右交叉,一手置于胸椎下方,一手置于腰骶椎,两臂适当用力撑拉腰椎关节2分钟,然后从胸椎至腰椎逐节松动两侧横突,减轻腰椎内压。双手重叠,置于腰椎的病变部位,用震法2分钟,以加大腰椎外压,促使突出的椎间盘回纳。两手拇指在腰椎旁寻找痛点及条索物并弹拨,以松解粘连。点按环跳、秩边、承扶、殷门、风市、委中、承山等穴,并用滚法、揉法5~10分钟,以疏通经络,结束治疗。上述针灸、按摩治疗手法结束后,治疗组另行腰椎卧位持续减压术,嘱患者仰卧位,双腿屈曲位,臀部抬离床面少许,胸部不动,随即下拉腰部,臀部放下,平卧位,持续10~20分钟后重复上述动作1次,每天重复10~20次,卧位休息3~5天。结果显示: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痊愈:临床所有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能参加正常工作和生活,治疗组52例,对照组38例;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能参加一般的劳动和工作,治疗组23例,对照组25例;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变化,治疗组6例,对照组18例。

    王辰英、赵淑芳等医生指出:治疗组均用推拿结合患者自动腰椎持续减压术治疗,明显地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用上述推拿手法,首先使腰背部软组织得到了松解,痉挛的肌肉得到松弛,扩大了神经根周围空间,调整了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改善了椎间盘和神经根的关系,有助于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松解,减轻了压迫,避免了胺类或缓激肽物质的产生,减少了局部充血水肿,用震法加大了腰椎的外部压力,有助于椎间盘回纳,以及最后用滚、按、揉、点法舒筋活血,并结合针灸疏通经脉,“通则不痛”,再结合卧位腰椎持续减压,以减少腰椎间盘的内部压力,两个力的结合,加快了腰椎间盘的回纳,适当的卧位休息,使腰椎的稳定性增加,并减少复发机会,但是注意不能过长时间的卧床。, 百拇医药(中国中医研究院信息所)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