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类 > 三七
编号:10454489
神经精神科疾病(2004.08.05)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89期
     穴位注射法治疗丛集性头痛安全有效

    《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第4期报道了解放军总医院李岩、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三门诊部李永昌等临床采用穴位注射法治疗丛集性头痛,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他们共收治了丛集性头痛患者24例,均符合国际头痛学会分类中的丛集性头痛诊断标准。均在丛集期经他院治疗无效转来,男22例,女2例;年龄24~53(平均38.0±9.6)岁;病程2~30(平均8.9±7.3)年;丛集期持续时间为1~3个月,以持续1.5个月较多;在丛集期头痛发作的频率多数为2~4次/天,少数为隔日1次,极少数多达10次/天;头痛持续10~90分钟(以30~40分钟多见)。每次丛集期头痛发作时的疼痛位置均固定不变(左侧、右侧各12例),起自眼眶部(眼球和球后)及其周围,并逐渐向同侧额颞部、头顶部、耳及鼻部放散,有的向下至下颌部。疼痛性质为烧灼感、刀割样、尖锐、深在的剧痛或跳痛,伴同侧流涕、鼻塞、瞳孔缩小、眼裂变窄等Horner征。发作时患者每因剧痛而不得不立刻停止工作,半夜发作而惊醒者辗转不安,起床踱步,以及发作时患者常用拳头锤打头部,企图以此来缓解头痛。丛集期头痛发作以春秋最多,其次是冬天,夏天最少。均无家族遗传史。
, http://www.100md.com
    治疗方法:取头维、阳白两穴,将5g/l的地塞米松和20g/l的普鲁卡因混合液,每穴注射1ml。8~16天为1个疗程,共注射4次,每次治疗的间隔时间根据发作频度为隔日1次或每4天1次。在穴位注射期间,停用一切镇痛药及预防发作药物。禁止饮酒,禁服血管扩张药物,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做到生活规律。

    结果显示:1次治疗后头痛发作停止者5例(5/24,20.8%);2次治疗后头痛发作停止者11例(11/24,45.8%);3次治疗后头痛发作停止者5例(5/24,20.8%);4次治疗后头痛发作停止者1例(1/24,4.16%)。故在1个疗程8~16天内发作被控制者占91.6%(22/24),还有2例于6次治疗后被控制。

    李岩、李永昌等医生指出:他们曾采用穴位注射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和枕大神经痛取得了确切的疗效。如天容穴等注射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105例,穴位注射方法治疗枕大神经疼痛394例。本组患者多数为偏头痛,发作较频,多数2~4次/天,穴位治疗时多数正在疼痛发作中。注射药物15~40分钟后头痛停止。所以对丛集性头痛而言,在丛集期穴位注射可起到治疗预防双重作用。穴位注射时要掌握好进针的要领,如穴位选择、穴位位置、进针方向及深度,使之达到安全、经济、无副作用。
, 百拇医药
    按照中医经络学说循经取穴的治疗原理,头维穴为足阳明胃经,阳白穴为足少阳胆经。痛于前额,下连面部为阳明头痛。痛于头侧,上及头角为少阳头痛。这两穴从中医经络学说都有主治头痛的功能。按现代医学原理:两穴在解剖位置上,头维穴位于耳颞神经支、上颌神经颧髎颞支、面神经颧髎支上。阳白穴位于额神经外侧支上。两穴均位于丛集性头痛的发作范围内。应用普鲁卡因穴位注射后的局部麻醉作用,可能是穴位注射在丛集性头痛发作时能立即止痛的原因。糖皮质激素在丛集性头痛中的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抑制海绵窦(静脉血管炎)的炎症反应有关。也可能通过控制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的释放而起作用。临床疗效证实:穴位注射法治疗丛集性头痛简便、安全、经济、有效。

    大黄、三七汤灌肠是脑出血早期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第7期报道了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内六科李玉岭医生对临床采用大黄、三七汤灌肠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辅佐治疗作用的研究。李玉岭医生共收治了90例经头颅CT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治疗组与对照组3:2的比例进行分组(发病3天内死亡者不计入本观察)。对照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47~77岁,平均59.61±7.78岁;发病后24小时内就诊24例,24~72小时10例,超过72小时2例;CT检查提示血肿位于基底核区28例,丘脑区6例,脑叶者2例;病后患者意识清醒者8例,嗜睡者14例,浅昏迷者12例,深昏迷者2例;病情程度分型属于轻型者4例,中型者22例,重型者10例;既往史积分为5.83±2.38分。治疗组54例,男36例,女18例;年龄46~74岁,平均60.19±7.79岁;发病后24小时内就诊38例,24~72小时13例,超过72小时3例;经CT检查血肿位于基底核区40例,丘脑区6例,小脑6例,脑叶2例;发病后患者意识清醒12例,嗜睡18例,浅昏迷21例,深昏迷3例;病情程度分型属于轻型者6例,中型者30例,重型者18例;既往史积分为6.85±1.73分。以上两组各对应数值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 百拇医药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保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患者发病后3天加保留灌肠治疗,方法为取大黄粉30g、三七粉3g,加开水150ml混匀,待温后保留灌肠,1次/天,连用3天,休息二到三天,疗程为4周。治疗前和4周后CT复查,并评价疗效。颅内血肿计算方法:按照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脑水肿程度分级:根据临床实践,按照患者CT图像划分为以下4个等级,A级为无脑水肿,B级为血肿伴周围低密度影,C级为B级+脑室受压,D级为B级+C级+中线移位。病情评分方法:根据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对脑卒中临床研究工作的建议”中提出的有关标准与方法。

    结果显示: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治疗28.51±9.36与26.88±9.64天,治疗期间两组各死亡2例。治疗组52例颅内血肿吸收36例,未吸收16例;对照组34例,吸收14例,未吸收20例。

    两组脑水肿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对照组B级10例,C级10例,D级16例;治疗组B级10例,C级16例,D级2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585,P>0.05)。治疗后对照组A级8例,B级12例,C级10例,D级4例;治疗组A级30例,B级18例,C级4例,无D级。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755,P<0.05)。治疗组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 百拇医药
    李玉岭医生指出:中医学认为脑出血是由于五志过极,心火暴盛或肝火挟痰热上壅,损伤阳经所致,多伴有大便秘结,腑气不通。方用大黄,性味苦寒,具有较强的攻下作用,且能泻火凉血,逐瘀通经,攻下泻热以治其本,凉血止血以治其标,逐瘀通经,使血止而无留瘀之弊。三七为止血要药,且有散瘀之功,适用于人体内外各部分的出血。三七又有消肿定痛之效。经现代药理学证实,大黄、三七具有改善微循环障碍、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吞噬细胞功能、加速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能促使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脑细胞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可加快颅内血肿的吸收和脑水肿的消除。三七又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抑制过氧化脂质的产生,减轻脑出血急性期神经细胞的损伤。上述中药与降颅内压作用确切的西药合用,相辅相成,提高了疗效。临床结果证实这是急性脑出血早期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本研究两组病死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可能与病例选择有关(即入院3天内死亡者不计入本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满意
, 百拇医药
    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内科何国军、陈俊抛和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宋晓灵等在《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第7期上撰文介绍了他们临床采用补肾逐瘀汤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观察结果。他们共收治了患者82例。纳入标准:年龄均在49岁以上,符合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西医采用DSM-IV(《美国精神病协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1994)的诊断标准,同时Hachinski缺血量表积分>7分。中医诊断采用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老年痴呆专题研讨会制定的《老年呆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参照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MMSE积分在相应教育程度界值以下(未受教育≤17分、小学组≤20分、中学或以上组≤24分)为痴呆,13~23分为轻度痴呆,5~12分为中度痴呆,<5分为重度痴呆。同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综合生活能力进行评估。随机单盲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48例,西药组(对照组)34例。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配合对患者的记忆训练、思维训练及动作疗法。血压高者予降压药适当降压,有糖尿病者配以降糖药。对照组治疗方法为:采用胞磷胆碱钠针0.75g加入50g/l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天,同时予甲磺酸二氢麦碱胶囊(Sanofi-Synthélabo
, 百拇医药
    Korea Co.,LTD)2.5mg口服,2次/天,30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以上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逐瘀汤。中药组方:枸杞15g,山茱萸12g,熟地12g,黄芪30g,茯苓12g,何首乌12g,石菖蒲10g,远志10g,丹参15g,川芎15g,桃仁10g,胆南星10g,半夏10g。水煎分服,1剂/天,15天为1个疗程,连用两个疗程。观察指标:1.中医证候(按照第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研究协作组会议通过的《延缓衰老中医的筛选规程和临床观察规范》、《老年呆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的标准)。2.其他检查指标:治疗前全部患者作CT/MRI检查,治疗前后均进行MMSE,ADL量表评分。

    疗效评定标准:痴呆总疗效参照《老年呆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及MMSE积分量表,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级别。中医证候疗效标准按照《延缓衰老中医的筛选规程和临床观察规范》的标准评定。量表评分标准:根据各量表治疗前后积分进行评定。其中:1.认知功能根据MMSE评定,以治疗后总分增加≥4分为显效;增加>2分为有效;增加≤2分或下降者为无效。2.生活功能以ADL20项评定,治疗后总分下降≥6分为显效,下降≥3分为有效,下降<3分或上升者为无效。
, 百拇医药
    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7%;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2%。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χ2=7.405,P<0.01)。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44%。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5.677,P<0.01)。治疗组、对照组均能显著改善MMSE,ADL积分(t=7.115~15.225,P<0.01),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MMSE和ADL能力积分的改变显著高于对照组(MMSE:t=2.874,P<0.01;ADL:t=2.248,P<0.05)。

    研究人员指出:VD是老年期痴呆的一种,由一系列脑血管病因素导致脑组织损伤,而引起的与智能有关的功能全面衰退的痴呆综合征。胞磷胆碱通过降低脑血流而促进脑物质代谢,改善脑循环;另外,可增强锥体系统的功能,改善运动麻痹,故对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和促进苏醒有一定作用。甲磺酸二氢麦碱可通过血管作用,阻断外周和中枢α-受体,扩张脑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氧的供应,起到促进大脑功能恢复的作用。中医认为,老年性痴呆病虽在脑,但以肾虚髓少脑空为发病基础,痰瘀蒙蔽为致病之因素,故以补肾、活血、化痰、开窍安神为主要治法。用枸杞、山茱萸、熟地补肾,黄芪、茯苓健脾,石菖蒲、远志开窍安神,丹参、川芎、桃仁活血化瘀,胆南星、半夏化痰。故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结合补肾、活血、化痰、开窍安神的中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