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450385
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12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4年第31期
     在本次大会上,与会代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都有新的认识,本文就此作一些综述。

     SLE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认识

    本次大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SLE血管并发症的认识,强调应该充分重视SLE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循环血管内皮细胞增多是SLE内皮细胞活化和损害的特征,尤其在肾脏已受累和有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时。Marasini等报告,颈动脉分叉处的斑块和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等亚临床表现与高血压和抗核抗体相关,与激素治疗及高血脂等无关。另一报告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在SLE患者中会提前发生,是独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还有报告显示,在对SLE患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同时,如应用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阿司匹林等药物,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动脉粥样斑块和IMT厚度,改善血管炎症和内皮细胞功能。
, 百拇医药
    新的实验室检查手段

    除了抗核小体抗体以外,Jukkunen等报告了抗端粒抗体检测诊断SLE的意义。抗原为真核细胞末端DNA中高度重复的TTAGGG/CCCTAA 序列,其中60%(特异性为91%)SLE患者为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为5%,其他自身免疫病为18%。而且与抗双链DNA(dsDNA)抗体相关,可能是一种新的特异性好的检测方法。

    生物制剂治疗SLE

    在本次大会,有一些有关采用抗CD20抗体和抗CD22抗体治疗SLE的临床研究报告,这是值得欣慰的事情。但是,这些报告都是小样本的研究。

    1.

    抗CD20抗体(rituximab)和抗CD22单抗(epratuzumab)
, 百拇医药
    Isenberg等报告,对6例有肾脏和血液系统受累患者进行rituximab(1g)的治疗,2周后,给与环磷酰胺(CTX) 0.75 g,同时使用激素和羟基氯喹。平均观察9.5个月(4~22个月)。接受rituximab治疗的患者症状改善明显,补体水平升高,抗dsDNA抗体水平降低。

    另一项抗CD22单抗治疗9例中度活动的SLE患者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剂量为360

    mg/m2 ,每2周1次,共4次。患者病情活动度改善,耐受性好。

    2. LJP 394

    LJP 394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耐受原,分子结构为连在聚乙二醇上的四聚双链寡核苷酸。一项LJP 394的Ⅲ期临床研究证实,其有效率为31.4%,并能明显降低抗dsDNA抗体的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 http://www.100md.com
    3. TNFα拮抗剂

    Aringer等报告,用TNFα单抗infkiximab+低剂量的硫唑嘌呤/甲氨蝶呤和小剂量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蛋白尿迅速降低,但是只能短暂缓解血管炎并增加dsDNA抗体的浓度。

    Bandt等报告,在接受抗TNFα治疗的炎性关节炎的患者中,10例(infkiximab 6例 eterncept 4例)被诊断为狼疮样综合征。因此,使用TNF拮抗剂治疗SLE应该采取谨慎态度。

    4. 免疫吸附治疗(IMAD)

    近年来,免疫吸附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已在临床上使用,它能在短期内有效地清除循环中的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IMAD适用于以下情况:① 各种有高滴度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病;② 难治性的狼疮性肾炎;③ 存在感染等不宜使用大量免疫抑制剂的状态;④ 一些特殊情况,如妊娠合并胎儿心脏传导阻滞。
, http://www.100md.com
     狼疮性肾炎的治疗

    此外,大会对传统的免疫抑制剂也作了一些新的评估,报告了CTX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欧洲狼疮肾炎研究结果,该研究方案以许多欧洲风湿病临床医生的共同认识为基础,主要目的是观察诱导缓解后维持治疗方案的疗效。

    该研究共纳入90例患者,平均时间为70个月。患者接受低剂量CTX治疗(1次/2周,0.5 g/次),随后接受硫唑嘌呤,高剂量CTX(最初6月,1次/月,以后半年1次)。结果显示,低剂量组的疗效与高剂量组相当,75%的患者在3~6个月尿蛋白下降,这些患者中有90%的患者获得长期缓解。

    该报告还指出,霉酚酸酯作为一种标准的免疫抑制剂,其对SLE的疗效还需要长期评估。MAINTAIN研究已经开始进行,该研究旨在比较硫唑嘌呤和霉酚酸酯对狼疮性肾炎维持治疗的疗效。已有的一些研究表明,对霉酚酸酯有反应的狼疮肾炎患者血清的IL-10水平下降,使用霉酚酸酯能减少激素的使用剂量。此外,大会还报告了一种新的免疫抑制剂15-去氧精胍素,认为它是一种有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药物,目前正在进行开放、多中心的Ⅰ/Ⅱ期临床试验。

    总之,本次大会在SLE发病机制和生物制剂的治疗方面都取得了一些令人欣慰的进展,并具体提出了靶向治疗的方向,这将对SLE的认识和治疗产生深远影响。但是必须清楚地看到,这些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攻克SLE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http://www.100md.com(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顾越英 陈晓翔 在本次大会上,与会代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