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450702
贵州民族医药与蓬勃发展(纲要)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14日 中国中药材GAP网
     作者:冉懋雄 来源:贵州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贵阳550002)

    摘要:

    民族医药是一个民族在其生存环境中,与疾病作斗争所产生和形成的医药理论知识、技术技能与物质世代积累的总和。中国贵州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以苗族医药为代表的多种少数民族医药。本文以苗药为重点,对其资源基础与特色、研究开发与再评价、产业化与蓬勃发展等予以论述;同时也对贵州的侗药、水药、布依药、仡佬药等民族药加以简要介绍。

    贵州苗药资源丰富,苗医药特色突出,是苗族人民数千年来传承至今的宝贵文化财富,具有悠久的传承性、突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近几年来,贵州苗药经筛选、研究开发与再评价,己开发出上百种苗药药材及成方制剂,经批准作为贵州地方标准准予生产并走向市场,并己出现了一批立足贵州资源、功能独特、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及市场前景广阔的拳头产品,取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贵州医药产业现已发展成为以别具特色的中药、苗药制药工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对贵州中药现代化、贵州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 http://www.100md.com
    关键词:

    中国贵州 民族医药 苗族医药 侗族医药 水族医药 布依族医药 仡佬族医药 研究开发

    目 录

    一、中国传统医药与贵州民族医药 二、民族药与苗药

    三、贵州苗医药资源基础与特色 四、苗药研究开发与再评价

    五、贵州苗药产业化与现代化 六、贵州其他民族药资源基础与特色

    七、贵州民族药发展前景展望 八、结 语

    一、中国传统医药与贵州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是一个民族在其生存环境中,与疾病作斗争所产生和形成的医药理论知识、技术技能与物质世代积累的总和。民族医药具有鲜明的继承性和地域性,是各民族在各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各自特有的文化背景下,所创造的别具特色的医药保健体系。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实践中积累了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医药,共同构成了我们伟大祖国的传统医药体系——中华民族医药[1]。中国传统医药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是指我国包括汉族人民在内的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所有的传统医药;狭义的是指中国汉族人民创造的传统医药,亦简称中医药。
, 百拇医药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汉、苗、布依、侗等49个民族;世居贵州的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满族、羌族等17个。其中以苗族最多,达400多万,占全国苖族总人口的49%以上;其次如布依族人口约占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97%,侗族人口约占全国侗族总人口的55%,仡佬族人口约占全国仡佬族总人口 98%,水族人口约占全国水族总人口的93%。贵州的少数民族个数仅次于云南、新疆,居全国第3位;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次于西藏、新疆、青海、广西,居全国第 5位[2]。因此,贵州少数民族医药以苗族医药为主外,尚有侗族医药、水族医药、布依族医药、仡佬族医药、土家族医药、彝族医药等多种少数民族医药。

    本文拟以苗药为重点,对其资源基础与特色、研究开发与再评价、产业化与其蓬勃发展等予以论述;同时也对贵州的侗药、水药、布依药、仡佬药等民族药加以简要介绍。

    二、民族药与苗药
, http://www.100md.com
    民族药(Ethnomedicine),系泛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传统用于预防、治疗和保健的天然药物。民族药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与民族文化、信仰、环境生态密切相关。各民族的传统医药知识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下,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产物。中国民族药则是指以汉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苗族、侗族、傣族、彝族、水族、布依族、仡佬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医药理论为指导的药物及其制品,包括汉药(中药)、藏药、维药、蒙药、苖药、侗药、傣药、彝药,以及水族药、布依族药、仡佬族药、土家族药等民族药物及其制品[1]。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而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居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的第4位。苗族医药与其他民族医药一样,历史上,苗族医药首先是作为一种生存斗争需要的技术而存在的,有着极其广泛的民众意识,突出的实践基础与地域特色,并是顽强地维持着本民族文化特质的传统科学文化体系。苖药则是以苖族医药理论为指导的药物及其制品;即在苗族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重要武器,是苗族人民传统用于预防、治疗和保健的天然药物[2,3]。
, 百拇医药
    三、贵州苗医药资源基础与特色

    贵州苗药资源丰富,其来源涉及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据调查,如贵州毕节地区有老苗医则称:“病有108症,药有3800种,有苗者(泛指高等植物)3000种,无苗者(泛指低等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它类)800种”。例如别具特色的苗药观音草、米槁、艾纳香、八爪金龙、仙桃草、活血丹、大丁草、重楼等。《中国民族药物志》第一卷收载苗族药40种;第二卷收载苗族药30种。《苗族药物集》收载苗族药163种;《苗族医药学》收载苗族药340种;《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收载经按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再评价的苗族药材165种,苗族药制剂(产品)117种。据不完全统计,现常用的苗药可达1500种之多,最常用的约200种。

    苗药命名亦有其特色与规律性,苗族聚居地区和方言虽有不同,但其命名方法基本相似。对“药”的称谓,川黔滇苗语方言或湘西苗语方言均称之为“Guab”(苗文),其近似汉语译音为“嘎”(下同);黔东方言称为“Jab”,“佳”。如,车前草 “Vob ngeix dlliangt”(窝里八降):“窝”,即草类,是类别;“里”,是特征,即比较小的意思;“八降”,即该药的植物名称。又如木本药材:以 “Det”(豆)词起头。“豆”的意译为木,如杜仲,苗文名为 “Det dem”(豆顿)[2,3,4]。
, http://www.100md.com
    苗族医对疾病的认识和立方遣药有其独特模式。苗族在长期生产和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总结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医药经验,逐渐形成了苗族医的“纲、经、症、疾”的理论模式,以及关于病因、疾病分类、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苗族医药理论。苗族医将疾病分为“冷病”、热病”两纲,并认为冷病、热病是相互对立又存在一定联系的两类疾病。苗医根据疾病表现和起病快慢,分为“冷经”、“热经”、“半边经”、“快经”、“慢经”五经;苗族医中流行着“病有一百单八症”的说法,并将一百单八症分解为“三十六经、七十二症”,或“三十六大症、七十二小疾”,或“四十九症、四十九翻、十丹毒”。如此则形成了苗族医的“纲、经、症、疾”的理论模式特色。

    苗族医用药的基本原则是:“热药治冷病”,“冷药治热病”。苗药则分“冷药”、“热药”两性,又分酸、甜、辣、麻、涩、辛、淡等七味。在黔东南地区,还根据药物的性味归入“五经”。其原则是:凡味甜、麻、香、辣的药物属热药,归属冷经;香、辣的药物同时归属于快经、半边经;凡味酸、苦、涩的药物属冷药,归属热经。苗族医用药有立方简要、遣药精炼,多一方一药的特点,并拥有大量“简、便、廉、验”的单方、验方与秘方。在防治疑难病、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等方面有其特殊疗效和绝招。苗族多居住在广袤的山区,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药物场地,用鲜药可以就地取材,勿需加工贮藏,故苗族医尚多应用鲜药,这也是其用药特点之一。苗药方剂一般较简单而实用,除单味药剂外,其复方方剂的组成药物分为“母药”(主药)与“子药”(副药或辅药)两大类而加以伍用。“母药”(主药)是根据主要症状所用药物和药物功效而确定的;“子药”(副药或辅药)则是根据次要症状所用药物或协助增强主药功效等而确定的。苗药方剂多数味组成,大复方较少见。苗药剂型多种多样,大多保持传统剂型特色。常见的有水煎剂、水酒共煎剂,酒浸剂、油浸剂、煎膏剂、散剂、丸剂、灸剂、薰蒸剂等[1,2,5,6]。
, 百拇医药
    四、贵州苗药研究开发与再评价

    苗族药物来源广,种类多,产量大,品质好,贵州这块神奇的苗山黔地历来是我国药材主要产地之一。特别是苗族医药,从发展历程、医理诊治、方药特色、科学内涵等方面看,其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具开发利用推广价值。1993年以来,贵州省卫生厅根据卫生部《关于制定民族药部颁标准的通知》精神,组织了有关医药专家、药品生产企业和从事民族医药研究人员,参照国家中药新药的基本要求,对我省以苗药为主的民族药进行了再评价,并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特别对使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的苗药及其秘验方制剂,从处方来源及依据、组方药物与基源、名称及命名原则、制剂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稳定性研究、药理学研究,毒理学研究、临床验证研究、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再评价。在大量民族民间秘验方中筛选、评价出近200多个以苗药为主的民族药成方制剂,经批准作为贵州地方标准准予生产并走向市场。同时,将其汇编成《贵州省药品标准》(1994年版),为我省民族药品的生产、供应、使用及监督提供了法定依据[7]。1999年,贵州省民族医药研究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编写的《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一书的出版发行,进一步总结了苗族医药的历史源流、发展历程、医药理论特色及开发利用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具有贵州特色苗药工业的蓬勃发展[2,6]。
, 百拇医药
    特别值得可喜的是,2001年2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己以国药监注〔2001〕83号文件下达了《关于強化中成药国家标准管理工作的通知》,为强化中成药(包括民族药)国家标准管理工作,维护药品监督管理法规的严肃性,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己将苗药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药品标准管理,纳入了评审及上升为国家标准的范围。笔者曾受聘于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地方标准中成药、民族药审评专家组”工作,按国家要求对贵州地方标准的中成药、苗药药品进行审评,己对160多种苗药地方标准产品进行了审查初评,并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接受国家的终评。最近,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对贵州苗药成方制剂进行了医学评审,绝大多数品种均得己通过,现正在进行进一步提高其质量标准等药学部分的工作,正在进行药学审查,将上升为国家标准并获自主独立知识产权,将更好地推进以苗药为特色的贵州医药产业的更大发展。

    五、贵州苗药产业化与现代化

    贵州医药产业以中药、苗药为代表的天然药物产业为主体。目前,贵州医药企业由1980年的34家发展到277家,其中制药企业为183家(苗药制药企业有70多家)。生产中成药、民族药品种共256个,其中苗药占50%以上,生产品种占全省中西药制剂总数的40%左右。生产的苗药成方制剂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喷雾剂、滴丸剂,以及酊水糖浆等多种剂型,可供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神经、皮肤科与外科等科疾病用药,并有强壮滋补、保健康复及美容化妆等制品。如1998年以来,制剂单品种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乃至超亿元的苗药产品有咳速停、仙灵骨葆胶囊、益肝草袋泡剂等上百个品种。
, 百拇医药
    近20年来,全省医药工业发展异常迅速。按国家统计年报统计,1989年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为1.13亿元,1990年为1.38亿元,1993年起则迅速增长,1993年为6.84亿元,1995年为8.29亿元,1996年为10.3亿,1997年为14.39亿,1998年为18.01亿元,1999年为25.3亿元,2000年为32.33亿元,2001年已达40亿元以上;平均每年都约以25%以上的速度递增,按可比价计算是1990年产值的12.5倍。其中以苗药为代表的民族药发展最为显著,1990年民族药生产企业和产值均为零,1995年民族药生产企业就发展到72家,工业总产值达3246.88万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4.0%;1996年民族药总产值为2.90亿元,占医工业总产值的26.7%;1997年民族药总产值为5.1亿元,占医工业总产值的35.4%;1998年民族药总产值再增为7.31亿元,占医药行业总产值的60.1%;1999年民族药总产值又增为10.27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41.0%[8,9]。2000~2001年仍在继续增长。
, http://www.100md.com
    贵州民族药生产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销售网络现已遍布全国各地,所生产的民族药品种得到了广大病患者和社会的认可;同时也完成了企业的资本积累,为企业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有不少苗药生产企业已具一定规模,正在按照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标准要求进行技术改造,现己有益康、神奇、汉方、益佰、信邦、新天、宏宇、仙灵、汇康等30多家制药企业、50多条生产线通过国家GMP认证;正在申请国家GMP认证和正在进行GMP改造的尚有威门、东伟、润丰、德祥、瑞和等多家制药企业。1999年产值超亿元的制药企业7家,超5000万元的8家,超2000万元的31家(其中非国有经济企业27家);2000年产值超亿元的制药企业10家,超5000万元的19家,超3000万元的26家;神奇药业跃入全国中成药工业企业50强[10]。

    六、贵州其他民族药资源基础与特色

    (一)侗族药[1,11]

, http://www.100md.com     侗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侗族聚居地区的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森林较多,药物资源丰富。据贵州1986年药物资源普查结果,调查搜集的侗药有687个品种。经研究整理纳入《侗族医学》一书侗药部分的有134个科294种。侗药绝大多数是野生植物,对一些贵重的或稀有的植物药也进行家种,外来药物比较少。侗族医药不分家,行医之人既行医又采药,所用药物是自采、自制、自用,而且所用药物多为鲜品。侗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药物知识不断积累,用药由单方发展为复方。侗药的加工炮制方法简单。常用丹药、膏药、酒药、粉剂(散剂)及“打刀烟”等多种制型。例如:“打刀烟”,多用于毒性较大的药物,如八角枫、博落回、雷公藤等药物。其制法是将药物势根茎或枝条切成长约60cm,一端置于火中燃烧,待其将呈炭时再把未烧的另一端置于柴刀背上,烧过的一端向上,茎中则流出黄黑色糊状液体,将其平放于火上收汗(蒸发一部分水分),再将糊状物收集于瓶中备用。此类药剂多作外用。

    (二)水族药[1,12]
, 百拇医药
    水族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水族医药的起源,也有医巫色彩,崇尚“医巫一家,神药两解”。但在实践中,水族人民逐渐认识了疾病,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水族先民在长期进行农事、畜牧等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中,积累了一些动、植物药物和矿物药物知识。据贵州省中医研究所民族医药研究室《水族医药调查研究》课题组调查结果及参考有关资料分析,以贵州三都为中心的水族聚居地的水药则在1000种以上。水族医使用的部分水药中医也予常用,但水族医在使用方法及功效方面不尽相同;还有一些中医或民间草医都不用或少用的药物,而水族医却予常用或在用法及治疗病症上有其不同。同时,水族医对于药物的加工、使用计量、药用部位、功效及所据的理论体系等亦均有差异。贵州省民委、省卫生厅、省中医研究所已组织编写出版了《水族医药》,对水族医药史、基础理论和诊疗方法、水族药和单验方等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收载常用水药182种,单验方395个,填补了水族医药无文字记载的空白。

    (三)布依族药[1]

    布依族族源最早可追溯到殷时期的古越人,史称“百越”。布依族世代生息繁衍于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带,是贵州省土著民族之一。全国布依族人口约250万。 布依族主要聚居在黔、滇、桂交界的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带,该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川纵横,植物、动物资源较为丰富,为世代生息於斯的布依人民防病治病提供了资源保证。由于布依族主要聚居区位于温带—亚热带气候圈中,所以布依医所用药物与其生活地域密切相关,许多药物基原具明显的温带—亚热带的植物、动物特征。如黄草、岩豇豆、果上叶、马槟榔、芭蕉心、地棕根、艾纳香、倒提壶、朱砂莲、小花清风藤等。据不完全统计,布依医所用药物约有1000余种,其中植物药约占90%以上,较常用药物约有200余种。布依医治疗疾病用药主张以鲜草药为主,认为新鲜草药效著功显,一般少用干药材。用药剂量多以把抓、指摄等简单方式计定,多靠个人经验来掌握。药物使用时多不经炮制,仅间或用酒磨、醋磨等方法以使药物起效迅速。
, http://www.100md.com
    (四)仡佬族药[1]

    仡佬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是贵州土地的最早开发者。仡佬族全国总人口约有43万,主要聚居在贵州的务川和道真这2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以及石阡、正安等70多个仡佬乡。与其他民族一样,仡佬族医药也有“巫医同源”之说。佬仡药来源广泛,品种丰富,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其他类的药物,其中以植物药居多。从各地调查的资料表明,当今所用的品种已达1000种以上,常用的达到200种。同其他民族一样,仡佬医用药多为鲜药,用药剂量凭经验以手抓,同一种药各地仡佬医用量均不相同。仡佬药的剂型常见的有水煎剂、水酒共煎剂、酒浸剂、油浸剂、熏蒸剂、散剂、丸剂及其他一些剂型,另外还常用药物与猪肚、猪脚、鸡、鸽子等同炖(或蒸或煮)服;或将药物与水、酒、醋磨汁;外用药物常捣烂外敷等多种方法。

    贵州的其他民族药,如土家族药、彝药、瑶药、壮药等,也各具特色,请参阅有关文献资料。

    七、贵州民族药发展前景展望
, http://www.100md.com
    民族医药是祖国医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灿烂结晶。“九五”期间,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策倾斜措施的施行,贵州省委、省政府制定的《贵州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己将贵州医药产业作为后续经济支柱产业来重点培育,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扶贫攻坚计划等的实施,对贵州省民族医药的发展创造了极其优越的外部环境和有利条件。随着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的启动,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实施,我省己选择市场前景较好、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企业管理和生产条件较好及经济效益显著的苗药品种列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重点项目,从药材种植、生产环境、生产工艺、质量标准、药理、毒理、临床及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按照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进行全方位的再研究与再开拓。我省中药、苗药生产企业中,有的己基本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所生产的药品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并树立了品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将成为贵州以苗药为重点的民族药资源深度开发与发展的龙头,这确实是贵州医药工业及特色产业的难得而宝贵的财富,这也体现了我省以苗药为重点的民族医药发展前景的广阔。
, 百拇医药
    八、结 语

    民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和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发掘、整理和提高,必将为我国各族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发展民族医药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而且是一个提高民族自尊心、继承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对增进民族团结、保持政治稳定、发展民族经济、富国强民都有积极作用。贵州将更加深入地研究与开发以苗族医药为重点的贵州民族医药,更好保持和发挥其特色与优势,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标准化,实现现代化,不断进取,不断提高,争取为人类的保健康复作出更大更新贡献。

    注:参考文献同正文,此从略。

    2002年8月2日 于贵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