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31971
蓖麻毒素毒性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19日
     2004-8-8 16:01:10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蓖麻毒素作为免疫毒素中最常应用的毒素之一伴随着肿瘤导向治疗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的重视,对其毒性作用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以往认为蓖麻毒素仅是单一的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近几年研究发现,除此之外它还具有诱导产生细胞因子,引起脂质过氧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一、蓖麻毒素的结构特点

    蓖麻毒素是从蓖麻籽中提取的植物糖蛋白,分子量64 000。毒素由A和B两条多肽链组成,两链间由一个二硫键连接。目前,A链和B链的氨基酸序列以及二级结构已基本清楚。毒素B链上含有两个半乳糖或半乳糖残基结合位点,可和细胞表面的含半乳糖残基的受体结合,通过内陷作用进入细胞质,发挥毒性作用。蓖麻毒素A、B链上还分别含有1和2个糖支链,链末端均为甘露糖残基[1],可以和网状内皮细胞特别是巨噬细胞结合。后者细胞表面富含甘露糖受体,可优先摄取蓖麻毒素,这对于毒素发挥生物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二、蓖麻毒素毒性作用机理

    1.抑制蛋白质合成:蓖麻毒素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性,属于蛋白合成抑制剂或核糖体失活剂,这也是在构建免疫毒素时,应用到蓖麻毒素的主要原因。毒素抑制蛋白合成的机理在70年代已经明确,以后略有补充[2,3]。首先,毒素依靠B链上的半乳糖结合位点与细胞表面含末端半乳糖残基的受体结合,促进整个毒素分子以内陷方式进入细胞,形成细胞内囊,毒素从细胞内囊中进入细胞质,随后蛋白链间二硫键被还原裂解,游离出A链。A链是一种蛋白酶,作用于真核细胞核糖体60S大亚单位的28S rRNA,水解A4324位点的腺嘌呤N-糖甙甙键,使其脱去腺嘌呤,丧失抗RNA酶的抗性而被降解,不能与延长因子(EF-2)结合,从而干扰了核糖体,EF-2,鸟嘌呤三磷酸腺苷(GTP)复合体的形成,导致蛋白质合成的抑制,最终细胞死亡。已引起研究者注意的是:① B链对A链发挥毒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② 在细胞内链间二硫键的还原裂解对毒素发挥毒性作用具有重要作用。③ 最新的研究表明:B链上的半乳糖结合位点也参与了毒素的体内毒性[4]。

    2.诱导细胞因子的损伤作用:蓖麻毒素中毒损伤的许多症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2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