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手机与健康
编号:10460598
“绿色手机”营销再招批判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30日 中国青年报
    

    “作为成功人士,您更需要关注健康。长期使用高辐射的GSM手机,每到下午,您会感到头晕脑胀,听力下降。CDMA手机辐射只有您手机的六十分之一。”近日,不少西安移动的客户接二连三地接到以西安联通名义打来的电话或发来的短信。

    “绿色推销”辐射GSM手机 用户头晕脑胀

    据西安一些手机用户介绍,近几个月来他们经常会收到联通公司这样的短信和电话。即使是在外地,这样的电话也不间断,在受到骚扰的同时还要负担一笔没有来由的话费支出。虽然对于联通的这种做法很厌烦,但是手机用户无法逃避。由于很多手机用户工作本身的需要,对于陌生的电话号码也是要接听的。

    这些西安联通大客户部的工作人员在打来的电话中先是询问你每月的手机话费消费情况,然后便很明确地“忠告”:中国移动公司的GSM网络有很强的辐射,会影响身体健康。同时,联通的工作人员会马上向GSM手机用户列举出一些有关GSM手机辐射高的事例,“用GSM手机打电话时身边的固定电话机和电视经常发出异常的噪音,而CDMA手机就不会有这些现象出现,由此可以看出GSM手机要比CDMA手机的辐射高很多,而CDMA的辐射只有GSM的六十分之一”,所以建议用户转网,用联通的CDMA手机。他们同时承诺,只要用户愿意转网,联通公司便会白送一部价值数千元的CDMA手机。
, http://www.100md.com
    面对西安联通的这一做法,有些手机用户曾多次在电话中明确告诉对方不要再给自己打这样的电话了,但对方却置之不理,依然“锲而不舍”地对手机用户进行这种“绿色”推销。

    说来也巧,就在笔者采访此事的过程当中,和笔者一起的一位朋友(西安移动用户)的手机又收到了号码为13384940402发来的这样一条“绿色”短信。

    CDMA比GSM“绿色”吗?

    其实,联通人员以辐射为题的“绿色”概念兜揽客户,3年前即已在各地展开过。有关专家也曾多次就相关问题做过相关细致的澄清。

    对于CDMA手机与GSM手机谁更“绿色”这个问题,中国泰尔实验室的电磁辐射测量专家、泰尔实验室副主任马鑫表示:电磁辐射的大小和制式无关,衡量手机辐射量的标准是“SAR”值。它是指在单位时间、单位质量内人体所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单位是瓦/千克。经过测量,有的GSM手机SAR值高,电磁辐射大,有的GSM手机SAR值低,电磁辐射相应的也就比较小。而CDMA手机的SAR值有大的也有小的,电磁辐射量也大小不一。
, 百拇医药
    马鑫还曾表示,对于GSM手机在拨号时会对话筒、固定电话、计算机显示屏等产生干扰,而使用CDMA手机则不受影响,就得出结论认为GSM手机比CDMA的电磁辐射要大,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因为CDMA与GSM两种制式的手机工作方式不同。CDMA手机信号工作的方式是连续的。而GSM手机发射的是脉冲信号,易与其他电器产生耦合。仅仅通过因手机发射的是脉冲信号,对话筒、固定电话和显示屏产生干扰,就得出GSM手机辐射高的结论是错误的。电子干扰不等于电磁辐射,当GSM手机放在话筒边上时,会出现噪音。这是因为GSM手机发射的是脉冲信号,脉冲信号容易干扰麦克风电子线路。电子线路受到干扰后,就会发出噪音。电话线、显示屏对脉冲信号的敏感度比较强。而CDMA手机则没有,这是因为CDMA手机信号工作的方式是连续的,非脉冲信号。所以这种干扰是由于脉冲信号引起的,并不是由于辐射功率大引起的。因此,电子干扰不等于电磁辐射。如果仅仅通过这样简单的对比就下结论,容易误导消费者。据实际检测数据表明:SAR值相等的GSM手机与CDMA手机的电磁辐射值处于同一个水平,谁更绿色环保要看具体手机的SAR值的大小。
, http://www.100md.com
    “绿色”概念未必是营销妙方

    在关于企业“绿色”的营销模式上,北京商业干部管理学院的庄一敏教授认为:“随着人们对于健康越来越看重,特别是绿色奥运的提出,任何商品只要冠以环保的理念,必然受到消费者的追捧。然而,在一“绿”就畅的消费趋势利诱下,“绿色概念”被有些企业偷梁换柱。如一些采用天然气、液化气为燃料的汽车,广告上就宣传说那是绿色汽车。可专家告诉我们,排放为零的电动汽车才称得上绿色汽车。环保营销的手段也被引入到了移动通信市场。CDMA绿色环保手机概念引发业界对手机辐射的争论就比较典型。然而研究机构对GSM手机和CDMA手机的辐射的试验表明,除辐射的方式略有不同,CDMA手机与GSM手机在辐射量值上处于同一水平。”

    庄一敏教授认为,其实,炒作绿色的概念可以归纳为典型的“囚徒困境”。一方面,缺乏自有知识产权,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品牌定位模糊,营销手段同质化、空心化严重。另一方面,品牌林立,竞争激烈,迫使许多企业放弃长期利益,采用近身肉搏战术来摆脱对手;消费者理性还不成熟,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为短期利益带来了投机的可能性。这是滋生“概念营销”的温床。

    当绿色营销等诸如此类的概念牌已出尽,摒弃急功近利的思维模式,进行一场深刻的营销变革,应当成为企业思考的课题。庄一敏教授说。随着体验经济日渐浮出水面,体验营销可能是突破概念营销误区的较好切入点。

    庄一敏教授认为,体验营销是一个企业有意识地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来使消费者融入其中,留下难忘、愉悦记忆的一系列营销活动。当人们购买服务时,购买“一组按自己的要求实施的非物质形态的活动”,当人们购买一种体验时,“他是在花时间享受某一企业所提供的一系列值得记忆的事件——就像在戏剧演出中那样——使他身临其境。”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感觉记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消费活动,产生难以忘怀的消费记忆是后概念营销时代可供选择的策略。(韩冬),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