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人与医学
编号:10461887
钱穆先生《师友杂忆》中静坐一节观感
http://www.100md.com 民间中医
     钱穆先生《师友杂忆》中静坐一节观感

    致柔

    《师友杂忆》中提到钱穆先生静坐的感受,抄录于下:

    ……余时正学静坐,已两三年矣。忆某一年之冬……余独一人去寝室卧床上静坐。

    忽闻堂上一火铳声,一时受惊,乃若全身失其所在,即外界天地亦尽消失,惟觉

    有一气直上直下,不待呼吸,亦不知有鼻端与下腹丹田,一时茫然爽然,不知过

    几何时,乃渐恢复知觉。…………余之知有静坐佳境,实始此夕。念此后学坐,倘时得此境,岂不大佳。……

    乃习坐更勤。杂理学家及道家佛家言。…………尤喜天台宗《小止观》……先用止法,一念起即加禁止。然余性躁,愈禁愈
, 百拇医药
    起,终不可止。乃改用观法,一念起,即返观自问,我从何忽来此念。如此作念,则前念不禁自止。但后念又生,我又即返观自问,我顷方作何念,乃忽又来此念。

    如此念之,前念又止。

    初如浓云密蔽天日,后觉云渐淡渐薄,又似得轻风微吹,云在移动中,忽露天日。

    所谓前念已去,后念未来,瞬息间云开日朗,满心一片大光明呈现。纵不片刻,此景即逝,然即此片刻,全身得大解放,快乐无比。如此每坐能得此片刻即佳。……若能坐下全成此一片刻则较之催眠只如入睡境中者,其佳更无比矣。余遂愈

    坚静坐之功…………一日,余站梅村桥上守侯自城至荡口之航船,唤其停靠。余上船,坐一老人

    旁。老人顾余曰,君必静坐有功。余问何以知之,老人曰,观汝在桥上呼唤时,双目炯然,故知之。余闻言大慰。
, 百拇医药
    钱老先生的学问好,身体好,寿命也长(96岁),这似乎与其年轻的静坐是有莫大关联的。

    学者文人用脑很厉害,身体容易不好,如果不静坐锻炼,一定是心肾不交,很可

    怜的;但如果静坐不得法,也很糟糕。

    看钱先生的静坐法,从《小止观》中得来,以其夙慧,无师自学观心之法,稍有

    心得,身心即得大受用。惜其静坐无人指导,于三际托空之时耽于此乐,而未能

    有所进益,为之一叹。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学则读书明理,为道则一切放下,这是一种事物的阴阳

    两面,是和谐的统一。道放下自我,象把杯子中的水倒掉,为学则是手捧千卷,做人做事,往这个杯子里装水。不倒水则无法装水,故为道是为学的基础;不装
, 百拇医药
    水,则无从知道如何倒水,亦无水可倒,故为学可助为道。人之一生,大概如此。

    一切学问从静中来。按佛学的说法,可得根本智,此智人人皆具,在圣不增,在

    凡不减。得此智,可无惑矣。如孔子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不惑

    而知天命者,其斯之谓与?听说孔门亦有静坐之法,只无缘得闻其道。钱老言,大圣境界,未可企及,一生只在而立不惑上用功夫。这是实在话。读钱先生的书,想见其人风采;读论语,想想孔子,则惟高山仰止四字矣。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又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佛学亦有所谓根本智易得,而差别智难求之说,可见读书做人

    之难。
, 百拇医药
    噫!有一生不知先圣所学何物,而至死不悟者,甚可惜哉。子曰: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今知其言而未能笃学之,真无地自容也。

    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

    


    林语堂曾写了一篇《谈钱穆先生之经学》,其中多有对钱穆的褒誉之词。他将钱穆看成是一位平允笃实的经师,看成是不持门户之见的史学家,看成是承前启后和嘉惠百世的专家学者。林语堂这样说:“宾四先生的学问,不能以训诂、章句、音韵之学视之。惟其他是史学家,所以他对中国文化、伦理、哲学,及学术之隆替,三致意焉。”林语堂还用“嘉惠百世”、“深佩他的卓见”,“最先获我心”和“学问高深”来赞钱穆。对钱穆的《国学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林语堂也非常推崇,他说:“学者取此二者细读之,便知道钱先生十目乃一行,不肯放只字的工夫,然后知道他学问之精纯,思想之疏通知远,文理密察,以细针密缕的工夫,作平正笃实的文章。”这可看成林语堂对钱穆的知己之言,由此,我们也就理解了以林语堂之世界性声誉和影响,他何以能对钱穆如此“情有独钟”,心向往之,说到底不外乎林语堂非常佩服钱穆的学问和人品而已。
, 百拇医药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查看图片详细信息正在读取此图片的详细信息,请稍候 ...

    


    大学问从静中得

    真功夫自苦里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