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462387
新加坡中医药学术组织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25日 央视国际
     1.中医师公会 1946年10月由吴瑞甫等人创立,是新加坡最早.最犬唯一的纯中医组织。目前拥有会员千余名,均为合格的中医师和骨干力量,多数毕业于中医学院。1946年8月闽籍中医师吴瑞甫,联合曾志远、游杏南、陈占伟、方展纶、饶师泉、许允之、陈建基、陈庆元等著名医师发起成立中医团体;磋商与审定其名称、宗旨与章程草案后,决定同年10月27日正式成立新加坡中国医学会,吴瑞甫膺选为首任会长。为了与祖国有关团体名称一敛,遂于1947年10月更名为"新加坡中医师公会"。该会宗旨是精研中医药学术,培植中医人才,发展义诊,并联络医药界同仁感情,共谋社会福利。公会下属七大机构,包括医疗、教学、科研三大门类。例如医疗,机构有4所中华医院,教学机构有新加坡中医学院,研究机构如中华医药研究院、中华针灸研究院等。公会还创办医学图书馆,学术刊物《新加坡中医学报》1965年建国之前,新加坡中医师公会还发起成立了全马来西亚的中医组织,即全马中医师总联会。

    中医师公会的成立标志着新加坡中医事业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它在医、教、研工作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作为中医管理的支柱和依靠。
, http://www.100md.com
    新加坡中医师公会

    新加坡中医师公会创立于1946年,至今已走过51年的历程,已从最初的近百名会员现已发展到一千多名会员。在华人比例占70%以上的新加坡,绝大多数国民崇羡和信赖中医药。对在全国中医药界有“中流砥柱”之誉的中医师公会有口皆碑。这是他们半个多世纪以来,坚持悬壶济世,服务社群而嬴得的声誉。他们弘扬中医药文化,积极宣传中医药;发展中医药事业,热心为民众义诊;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壮大中医药队伍。中医师公会属下的中华医院、中医学院、中华医药研究院和中华针灸研究院4大机构,各自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为民众、为社会作了卓越的贡献。以中医学院为例,从1953年正式成立“中医专门学校”至今,已举办30届,共培养了1270多合格的中医师,这些中医师一直活跃在医坛上,成为新加坡中医界的中坚力量。在学术方面,近十多年来,由于加强了国内与国际的学术交流,特别是密切了与中医药发源地中国的联系与合作,使新加坡中医药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经过不懈的努力,新加坡中医师公会现已成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并倡议组织及成功地主办第一届和第4届亚细安中医学术大会,成为核学术大会的秘书处。
, 百拇医药
    然而,与大众关系更密切,令国民更关注的则是作为义诊基地的中华医院。或许有人会问:号称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人民生活都比较富裕了,一般性的医疗费用完全可以负担,搞义诊不有必要吗?回答是肯定的。新加坡中医师公会黄会长解释说,任何国家都有贫富之分,新加坡也不例外,贫病者为数不少。我们为这个群体的患者义诊,不但发扬了悬壶济世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中华医院创办已45年。这座掩映于绿树丛中的层大楼,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建筑风格。层大楼,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建筑风格。凡到中华医院求诊的患者,每人每次只需象征性地交登记费却可以全免。该院平均每天可为500名患者义诊,一年约18万人次。主要依靠募捐和社会热心人士的的赞助。中华医院每年开支的费用在150万元(相当于人民币800万元)以上,其中一半左右是医药费。花费虽然不小,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基本能做到收支平衡,运作正常。

    1996年3月,新加坡中医师公会举行了五十周年庆祝活动。新加坡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简丽中博士讲话表示庆祝,并说,该国鼓励非盈利性的中医团体聘用高资历的海外中医师来新加坡授课或在诊所行医,私人中医药诊所不允许聘用海外中医药师。开始阶段,可以考虑聘请从中国六年中医药学院毕业的高资历的中医师。这些中医药院校是:北京、上海、成都、南京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等。
, http://www.100md.com
    新加坡卫生部非常重视中医药的管理工作,1995年5月,成立了“新加坡中医团体协调委员会”。新加坡中医师公会会长梁世海担任该协调委员会主任。除新加坡中医师公会外,新加坡较大的中医药组织还有:新加坡中医中药联合会、新加坡中医药促进会、新加坡中医药公会等。新加坡总人口为三百万,华人约占80%。中医药在新加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全新加坡各类中医院、中医诊所和中药店约有一千多家。1994年新加坡从我国进口中药材约五千万美元。

    2.新加坡中医中药联合会

    1929年由华侨梁少山、曾有源、黄福等人创建,此为“三·一七”事件之后首家民间中医社团。1929年3月17日,我国南京政府通过"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之障碍案"我国与东南亚各国中医界纷纷罢工,举行抗议、请愿等活动,迫使政府取销该提案,维持了中医业的生存,新加坡等国更以“3月17日”为中医节。同年,新加坡中医中药联合会成立,发行会刊《医药月刊》。
, 百拇医药
    3.新加坡中医药促进会

    1957年成立。一个名称两个组织。宗旨在于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进行科学化研究,汲取中西医学之长,提高临床疗效;其中一个学会下属大众中医学院、慈善医疗院,现有会员80余名;另一学会开办了大众医院、中医学研究会。

    4.新加坡针灸与自然治疗协会

    1973年由洪世忠、爰逊仙教授发起成立,现有会员150余人。研究范围包括针灸与门类繁多的自然疗法。

    5.新加坡针灸医学协会

    1977年、由西医医师和几位针灸师共同发、起成立,现有会员160余名,多为注册西医师兼操针灸术或热心针灸学术研究者。
, 百拇医药
    6.新加坡全国最高理事会

    1981年成立,发起单位为新加坡中医师公会、新加坡中药公会、新加坡针灸医师协会、新加坡中医药促进会与新加坡中医中药联合会。目的是统一协调新加坡中医药业的领导与合作,发展中医药事业,争取中医药在新加坡的法定地位,提高新加坡中医界的国际地位,并发展为东盟地区中医药业的中心和学术研究基地。

    在成立大会上,其理事会作出七项决定:①在全国4大中文报纸上开设中医专刊,每周一期。②全国6大中医院合编中医院刊。③与商业广告部门合作录制并播放每周医药电视节目。④举办中医药展览,提高知名度。⑤中医药业星期日照常开诊,为市民服务。⑥全国6大中医院组织建立联络代表委员会。⑦决定每年3月17日为中医节,届时组织义诊与纪念活动。

    7.中医药图书馆

, http://www.100md.com     主要有中华医院中医药图书馆(1946年)、同济医院中医药图书馆,共藏图书近3万册。中华医院中医药图书馆于1946年由中医师公会学术股筹办。最初名为图书组,收藏一些30年代上海等地出版的中西医药书刊,仅供会员们查阅,一般不外借。1953年开办中医学院后,开始向师生借阅。60年代初大量购置中国版的中医药古今著作以及部分现代医学书刊。

    1979年迁入大巴窑中华医院大厦后,扩大了服务范围和项目,革新采编与管理体制,正式使用"中华医院中医药图书馆"名称。1984年向社会开放。该馆为中医药专门图书馆,藏书资料以中医药学为主,兼收部分现代医药著作,仅有14,000余册,期刊近300种,约5,000册。其中,中医中药期刊近百种。

    同济医院中医药图书馆于1978年建立,现今藏书亦达1万余册,医药刊物100余种,并对社会开放。

    新加坡国立大学正与中国多个传统中医药机构合作建立一个传统中医药资料库。预计在2000年初推出。该中医药资料库将提供包括有关中医药历史、传统草药的疗效、中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疗机构等资料。伦国灿在接受当地记者采访时说,设立传统中医药资料库,将使人们更容易通过国际网络获取有关中医药资料。

    8.中药组织

    中药业与中医不可分,所以许多中医药组织内设立中药业分支机构。新加坡中药公会则是独立的中药团体,于1940年成立。截至1990年底已有会员521名。同期成立的还有中药出入口商公会,成员多为进出口批发商。

    (资料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 百拇医药(吴晓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