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中医学与辩证法
编号:10464684
浅谈《伤寒论》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12日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骨伤97级 徐杨博

    提 要 《伤寒论》不言脏腑,又不离脏腑,不说经络,但不离经络,源于《内经》的理论,但又不局限于《内经》。它凭脉辨证论治,将理、法、方、药有机的联系起来,又将理论和临床融为一体,反映了《伤寒论》的科学性,是我们当前中西医结合必读的经典著作之一。吾将读此书的体会论述如下。

    关键词 《伤寒论》 理 法 方 药 辨证施治

    一、如何运用《伤寒论》的理,法,方,药

    《伤寒论》创造性地确立了以阴阳为纲,概括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伤寒论》的法,是辨证论治之法。《伤寒论》的主要特点就是对机体的整体观念。它的着眼点,就是以理论和临床相结合,将“八纲”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用“三阴”,“三阳”归纳寒性证和热性证。凭脉辨证,审病求因,全面综合分析,去探讨病源,而不是见证治证。清·程钟龄《医学心悟》根据《伤寒论》的六经证候,把一切病证归为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纲;治法分为汗、吐、下、和、消、清、温、补八法,就是由六经辨证而来的。《伤寒论》的组方,用药都很谨慎,但对药物的配伍又很灵活,它为后世的方剂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医家有深刻的影响。辨证归经 分经论治
, 百拇医药
    《伤寒论》全书共397条,113方(实存112方),它将各条经文的法则辩证地用于临床,都有印证,都可重复。如“太阳病,脉浮缓而有汗”的桂枝中风证(现在一般称为伤风),用桂枝汤去调和营卫,只要证脉相符,都可用桂枝汤去治;尤其对不明原因的低热证效甚。在辨证论治中,《伤寒论》还体现了:病无常态,治无常法,医无常方。它是以灵活多变施治的;例如因伤寒而水停饮者,用小青龙汤;因虚寒而水气在腹者,就用真武汤。

    《伤寒论》各篇的代表方剂,只要脉证相合,运用起来都有良好的效果。如小青龙汤治水饮咳喘证;白虎汤治胃热津伤证;大陷胸汤治热实结胸证;大柴胡汤治少阳兼阳明证;理中汤治太阴虚寒证;黄连阿胶汤治阴虚火旺证;当归四逆汤治血虚寒厥证等。上述病证,按证投给该类方药,即起明显效果。病情复杂或不典型时应抓主证。我们说的主证,就是病人的主要证候。如太阳中风证“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即是主证;又如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脉弦”即是主证;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腹痛”即是主证;少阴病“脉细微,但欲寐”即是主证。
, 百拇医药
    主证与副证

    我们说的副证,就是在主证同一病机的基础上兼发的证候。如《伤寒论》第12条的“鼻鸣,干呕”和第40条的“咳逆喘满”,第282条少阴证的“口渴,心烦”都是副证。(按:种“渴”是阳气虚衰而津液亡失,要饮水自救,喜热饮而不多的渴,它与阳明胃热的大渴不同。“心烦”是阴寒上逆所致,与栀子豉汤的余热留于肠道的虚烦,或阳明里热甚的心烦不同。少阴病的心烦,口渴证,是心肾不交,水火不济的关系。)治疗的法则,在治主证的基础上佐入治疗副证的药即可。

    主证与兼证

    兼证,就是在主证之外发生的证候。如第14条太阳中风证是主证,“项背强几几”则是兼证,故在桂枝汤中加入葛根以加强解肌发表而濡养经脉。又如第35条麻黄汤用于恶寒,无汗而喘,脉浮紧,这是它的主证,若出现内热烦躁的则为兼证,故用第38条的大青龙汤以外解风寒,内清郁热,达到表里两解。再如第40条的伤寒表不解,兼水饮咳喘证用小青龙汤以外解风寒,内散水饮。第301条既有少阴病的阳虚,又兼有太阳病的外感,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以温经解表。
, http://www.100md.com
    二、紧抓病机 详辨异同

    辨证施治的实质,就是辨别病因,病机与证候,药随证变,并且还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法。

    什么叫“同病异治”呢?就是指对同一种疾病可用不同的方法去治疗,也就是说:疾病是相同的,但是,它的病因,病机不相同,在治法上也就不同了。例如:痞满患主下痞满(131——167条)这个证,由于它的病因病机有“里热郁结”与“寒热互结”等辨证的不同,在治法上就各不相同了。属于“里热郁结”的痞满,它的病因、病机系邪热结于胃脘成实之痞,宜用第154条的大黄黄连泻心汤,以寒攻的法则,达到清热消痞;属于心下痞而有恶寒,出汗,外寒内热的“阳虚证”则用第155条的附子泻心汤以温攻的法则达到泄热消痞,以扶阳固表。属于“寒热互结”兼气滞,而发热,呕吐,胃脘痞胀,它的病因病机系虚热而呕之痞,宜用第149条的半夏泻心汤以和中,止呕,降逆消痞。再有第157条汗后表解,胃不和,胃脘痞硬兼肠鸣,腹泄,系虚热水气之痞,宜用生姜泻心汤以达到和胃消痞,宣散水饮的法则。什么叫“异病同治”呢?就是病名虽然不同,但只要病因病机相同,表现的证候是一样的,就可采用同一治法。如第223条与第319条,都用猪苓汤;前者为阳明热邪深入下焦,热伤津液,热与水饮互结;后者为少阴阴虚有热,证现虚烦不得眠;两者虽然病名不同,但病机都是阴伤有热,膀胱气化不行而水停,两病均系小便不利为主证,又都有口渴,故都可应用猪苓汤治之。
, 百拇医药
    三、师其法而不泥其方

    《伤寒论》是诊治一切外感疾病的专书。它讨论广义的伤寒,当然也包括狭义的伤寒。《伤寒论》的理,是很精深的;法,是很严谨的。许多人都说《伤寒论》以六经为纲,其实,它是以阴阳为纲,以表里,虚实,寒热为目,凭脉辨证论治的。它的法主要治伤寒的,但也有治温病的。如伤寒初期的太阳证,就用辛温发表的方剂,并且表实无汗用麻黄汤,表虚有汗的用桂枝汤。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的,就用麻杏石甘汤辛凉解表。后世温病学家的桑菊饮、银翘散等方药就是应用仲景的辛凉解表之法。也可根据脏腑经络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有选择地运用。按现代医学,在临床上常用的如:麻杏石甘汤加味治肺炎;白虎汤加减治疗流行性脑膜炎;小柴胡汤加龙骨牡蛎治癫痫;真武汤治心性水肿,慢性肾炎;十枣汤治渗出性胸膜炎;当归四逆汤加味治脉管炎,冻疮,及雷诺氏病,闭经;人参四逆汤抢救休克;理中汤治疗慢性腹泻;承气汤治肠梗阻等都是临床运用收效明显的。

    结语《伤寒论》不仅继承了《内经》、《难经》的理论,而且还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张氏重视病人的体质,又重视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以阴阳为纲,观察邪气对营卫、经络、脏腑的影响,分析病邪的寒热,病位的表里,正气的虚实。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扶正祛邪,恢复阴阳的动态平衡。《伤寒论》的理,法是精深而丰富的,组方用药及法度是很严谨的,每方的药味不多,却面面周到,十分对证。都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的,推广运用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