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出路
编号:10466916
中药靠什么“入门”西方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15日 中国中药材GAP网
     作者:汪令来 来源:广州《羊城晚报》2004年8月29日报道

    欧美兴起“中药热”

    近年来,一股“中药热”在欧美悄然兴起。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等著名学府都已开始研究中药,而欧盟也于今年4月底颁发新的传统植物注册指令,首次正式明确中药作为药品的法律地位。这是巧合,还是中药现代化的重大突破?以传统中医药文化为指导的中药,又如何与现代医学及医药对接?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德权。

    任德权说,欧美突然对中草药有了兴趣,一方面,在经历工业化快速发展后,西方社会正掀起“回归自然”的潮流,而中草药刚好是天然产品。另一方面,欧洲本来也有使用草药的传统,特别是去年非典期间中药的突出功效,也让他们刮目相看。

    中药国际化难在文化

    中药国际化最难的是文化隔阂。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特殊的理论和语言,比如中药有效性的表述,你今天不舒服,说是上火了,或称有点气虚,亦或是脾虚。这些语言中国人明白,但西方人听起来就会云里雾里,更谈不上有效交流。
, http://www.100md.com
    中药要走出国门,首先得要走出中国和亚洲的文化圈,要努力让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为西方主流社会所理解;其次还离不开中药的综合实力,如科研水平、经济实力等等。当然,中药现代化是其中的必要条件之一。

    中药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会不断有发展和扬弃,而走到今天的中药,要发扬光大就必须得现代化。但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药还主要是手工作坊式生产,剂型也局限于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卫生条件也不好。上世纪70年代初,日本就反映说我们的中药杂菌含量过高,有的药丸测试后杂菌过百万,甚至还含大肠杆菌。于是,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发布了我国关于中成药发展的第一个国家文件,提出要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扔掉大木桶、大铁锅;这以后,中药才慢慢吸收了现代医药管理的基本理念;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中药现代化的概念和规范,比如GMP(规范化工业生产)、GAP(规范化药材种植)等等。

    中西药区别不在于制作方法
, 百拇医药
    任德权说,中药现代化肯定会用到一些高科技。有人认为这是“中药西制”,背离了中医药传统,我们不赞成这种说法。中西药的区别不在于制作方法,而在于其理论依据,是中药还是西药。

    发展中药有两条路:一是中药现代化,二是对中药的现代化开发。前者不仅以中药理论为基础,而且开发出的成果还是以中药体系来表述,所以再现代化还是中药。而后者则是将中药看做一个源泉,不拘一格地开发。

    任德权认为,中药不被国际社会所接受的主要原因是成分不清、药效不明、质量不可控。所以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们的重要突破就是引入指纹图谱技术,对中药质量进行控制,现在这一技术已得到全世界范围的认可。但这并不是问题的解决,而只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因为指纹图谱还需要结合不同的中药材进行应用,药材的质量如何?疗效如何?影响因素很多。比如气候、阳光、土壤等等。就像人吃不同的食物,血液中血脂的含量会不同,植物也一样。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同样一种药材,长在哪儿药效最好?于是有了药材的地道性。但50多年前,我国曾发起一场“北药南移、南药北种”运动,把地道性都给冲了,现在恢复起来很不容易。

    还有,现代科学思维往往离不开数字语言,而中医对中药功效判断凭的是感觉。比如你说阴虚,西方会有人问,阴虚多少度啊?如果将来能这样表达:阴虚6.8度,吃六味地黄丸补了4度,还虚2.8度。如果能这样量化,我相信全世界的医学工作者都能接受。当然,中药功效的量化并不缺乏基础,很多老中医感觉里就有量化的成分。,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