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29423
母亲的眼泪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27日 《现代护理报》 2004.09.27
     有位母亲来到心理咨询室,刚落座还未来得及开口,就泪流满面。她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儿子怎么会变得这样:上小学的时候他各方面还算不错,现在上初二了,逆反违拗、厌恶学习、上课不听讲、小动作不断、回家难以完成作业。大人替他着急,只好哄着、劝说、催促,哪成想适得其反,他变得易激惹、爱发脾气。为了改变现状,不得不严加管理,放学后不准他外出与贪玩的孩子一起玩耍,尤其不能和“坏”孩子混在一起,在各方面给予严格限制,抓紧一切机会说服教育。然而,说教不但没有生效,他反而变本加厉,拿家中的钱、说谎,进而发展到逃学,更严重时游走于网吧,或在大街上毫无目的地游逛,整夜不归,闹得全家人四处寻找,鸡犬不宁,痛苦之极!

    “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真让人困惑不解。”这位母亲的眼泪仍在流淌。

    其实,作为父母必须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变化、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先改变自己的认知。

    首先,孩子在这个年龄正好处于第二个反抗期。好动、贪玩、力争独立自主的本性被反复的说教、不停的唠叨和过度的控制而扼杀,使自我意识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和体现,造成不自由和受压抑的体验,从而产生对父母的反感、疏远,甚而对立、违抗,希望通过与父母对着干而实现自我。越是对立、违抗,父母越觉得孩子不听话了、变坏了,越是管束说教,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过分的管束和控制,使孩子容易产生持久的焦虑、苦闷和抑郁情绪,这是孩子长期意志受挫的结果。有些父母总是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孩子,过分控制孩子的行为、过分苛求听话、按大人的指令行事,否则就受到斥责、贬低、看不上、瞧不起,孩子的情感和欲望受到压抑,自然出现不愉快的心情,自卑、优柔寡断、对立逆反的产生是必然的。

    最后,过分的管束和控制,必然牺牲个人意志的独立性。然而,个人意识总要表现出来,即在不高兴时爆发不可控制的冲动,甚至表现出不顾后果的违反道德或法律的行为,如逃学、斗殴、说谎、偷窃等。这种行为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对管束和制约的解脱,行为本身伴有冲破约束的快感,而且每次行为都被快感所强化,所以容易成为习惯。父母和老师向孩子讲道理、明辨是非之所以不起作用或效果不佳,是因为他们不明白他们的教导、制约、禁令都意味着不自由、不舒畅、不愉快。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问题暴露在孩子身上,根子却在父母。父母的望子成龙、指责、苛求、控制、唠叨是违抗、对立、逆反的祸根。因此,作为父母必须心态平和,与孩子多沟通,对孩子多尊重、多接纳、多鼓励,看到长处,挖掘潜能,改善亲子关系,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