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访谈
编号:10468639
让中医药跨越东西方文化的鸿沟--访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左言富教授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20期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和“国粹”,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76年第29届世界卫生大会确认传统医学在世界卫生工作中的地位起,到2003年5月28日第56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全球2002~2005年传统医学发展规划,28年来,中医药走向世界,并进入世界医疗主流体系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趋势。据WHO统计,目前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WHO估计,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10年内将在世界上全面兴起。可是新形势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如何推动中医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医药?为此,记者采访了刚从2004英国(欧洲第四届)国际中医药学术大会上归来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左言富教授。

    记:左书记,以您从事中医药对外交流工作多年的经验来看,中医药走向世界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左: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与“瑰宝”,是开发新药的“金矿”。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问国务卿基辛格,中国有什么优势,基辛格胸有成竹地回答,一是农业,二是中医中药。中医药系统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实践经验、浩瀚的文献资料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深厚基础。中医药有发挥人体整体阴阳调节、动态平衡的优势,她独特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1948年4月7日WHO提出的“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美状态不谋而合,因此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和青睐。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医药已经在世界上畅行无阻,中医药要想真正走向世界还存在很多问题。
, 百拇医药
    对于中药而言,首先,最大的障碍就是“不合法”。现在还没有一种中成药是以处方药或非处方药名义在西方注册的,多数是以食品名义进入,非正式途径销售的;其次是产品质量不高,农药、重金属等含量超标,检测手段不规范;三是中成药科技含量太低,生产工艺设备落后;四是中药国际销售网络不健全,经营管理不善,国际竞争力不强;五是中药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国际上中药仿冒产品甚多;六是中药剂型、包装急需国际化,往往我国中药与国外产品相比是一流的疗效,二流的包装,三流的价格;七是中医药复合型、外向型人才远远满足不了中医药国际化的需要,极缺中医药方面的国际商贸人才以及能参与国际合作研究的外语好的中医药专家。而对于中医而言,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她走向世界最大的障碍,此外中医的名词术语不够规范,也使中医国际交流缺乏有力的工具。

    记:您认为该如何跨越这些障碍?

    左: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前校长谢明村教授有这样一句话:“中医药弄得不好,就会形成大陆播种,日本开花,韩国结果,美国收获的状态。”中医药现代化到现在都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发展战略,中医药现代化的基本任务也还没有理清,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目前需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加强工作。
, http://www.100md.com
    第一,加强宣传和合作,促进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合法化。要长远规划,通盘考虑,整体有序地开展对外合作,按国别、地区确定战略,选择合作领域;有计划、有组织地择机向各国政府宣传我国中医药的管理、生产、各种标准以及中医考核等各种制度,让各国政府了解、相信中医药,并促使我国标准被国外所采用,逐步形成国际标准;加强与各国和国际植物药立法机构、药政部门的联系与交流,并就中医药合法化问题进行商讨和游说;同时加强与国外中医、中医学术团体、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植物药研究的权威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做好中医药文化宣传。

    第二,增强中医药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加强中医药学科建设和基础性研究,为研制安全、稳定、高效的现代化中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加强中药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建设,制定中成药临床前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体系、中成药临床评价体系以及我国中成药出口标准,以期与国际公认的水平接轨。

    第三,建立国际公认的现代中药产业体系。按GAP、GLP、GCP、GMP、GSP、GOP的要求,坚持质量的标准化,制定出最终能得到国际医药市场认可的国际性的中药质量管理标准与规范。
, http://www.100md.com
    第四,提高中医药产品的国际营销水平。应根据我国中医药特色和国际市场的变化,制定我国中药出口方针政策,不断扩大中成药出口的比例;组建以外销为主的中药集团,开展跨国生产、经营与销售,形成几个跨国公司参与国际竞争;采用一药两制,使国外注册的中药可减少味数,仿效对症少辨证的做法,以便国外人使用;有计划、有组织地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和中医药商贸信息交流网络,开辟国际中药商贸信息交流渠道,保护国内企业利益;出版对外英文刊物,对外传播我国中医药研究与商业信息,并举办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的“国际中医药博览会”和“中医药文化节”,以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第五,强化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应加强中药行业的专利保护意识,完善与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规,提高中药专利保护力度,推动中药科技的进步。

    第六,从战略高度切实落实中医药国际化人才队伍的培养。人才是首要因素,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特别是复合型、外向型高级中医药人才。当务之急是培养从事中医药国际经贸与知识产权保护的高级人才,应抓紧对在职中药企业经营者及管理者进行业务培训,加强同国际组织和国际知识产权机构进行合作与交流,尽快培养出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熟悉国际贸易规则、了解国际市场、精通多国知识产权制度和法律状况的“外向复合型”中医药人才。
, 百拇医药
    记:近年来,您主编了很多汉英对照的中医药著作。中医的一些名词术语在行业内都很难解释得清楚,而您却在试图用另一种语言来进行诠释,这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条路?

    左:中医药走向世界要想跨越文化的鸿沟是相当难的,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也需要一大批高层次、复合型、外向型的中医药人才。同时跨越文化鸿沟也需要学术载体,那就是各种各样的出版物。只有加强用现代语言阐述中医药及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的研究,加强中医药理论英译工作的研究,中医药理论才能更易于被西方国家学习和接受,才能促进中医药全球化进程。因此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中医药著作在海外的出版工作,希望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多出版一些中医药著作及音像制品,宣传中医药文化。

    但目前这方面的工作也是困难重重,因为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在专业设置上还不适应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最常见的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用英语写出来的中医书外国人看不懂,也不爱看。所以我在主编《新世纪汉英中医辞典》时,专门邀请美国、澳大利亚的英语和中医造诣精湛的学者来进行全书的统稿与审定工作,这本书虽然只有130万字,但编写历时两年半,也说明这项工作的不易。
, 百拇医药
    记:您的传统文化功底很扎实,而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师,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也是必需的,能不能谈谈您的经验?

    左:我的体会主要有两点,一是要有很好的古汉语基础,否则很难理解中医博大精深的理论,所谓“文是基础医是楼”,综观历代有名望的中医大家,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二是要“多临床”,中医是一门技艺,我认为中医学与建筑学一样,是自然科学中的技术,是技术中的艺术,她与一般自然科学的接受方式不同,需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要在实践中磨练积累,就像艺术一样,需要有一个演练的过程。我想要把中医的根留住,就必须要把传统文化的基础打牢,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药的发展将面临更多的困难。B28

    左言富,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中华医药翻译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海内外中医药学术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意大利维琴察中医学校名誉教授,美国普士顿大学荣誉博士。从事中医临床、高等中医教育及海外中医药学术交流工作40年,主编《国外中医药概览》、《简明中成药辞典》、《(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新世纪汉英中医辞典》等书,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工具。曾担任首届世界中医药大会组委会主席、2004英国(欧洲第四届)国际中医药学术大会副主席。, http://www.100md.com(汪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