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其它各类 > 中医药类
编号:10468973
三部六病论析
http://www.100md.com 三部六病医学网
    三部六病学说从1973年正式提出之后,经历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今天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为了进一步完善与发展这一学说,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论析。我曾为三部六病学说写过一副对联,上联为"取表里、划三部、含中外哲学奥理",下联为"论阴阳、分六病、吸古今医家精髓",横批为"继往开来"。这里概括了三部六病学说的产生、发展与前景展望。今天形成的新的理论体系,不仅有理论上的升华,更有实践中的创新,是对中医和西医学解构与重建的偿试,是求各医学派别通约性的公式。为了有类别地论析三部六病,我将论析分作几方面论述。

    哲学的启迪

    一种新思想、新学说的诞生,无论创始人是有意的或无意的应用哲学思想于其中,都要受到某些哲学思想的支配。三部六病学说也不例外,周易、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等等都隐含于三部六病学说之中,也是这一学说能够发展壮大的动力之一。

    1. 周易的导向
, http://www.100md.com
    周易是我国一部最古老的哲学著作,也是最具有迷人色彩的神秘著作。它的哲理具有了解释一切事物的巨大包容性,因此,在中国古代无论那门学科,都渗透着这一哲学思想,在医学著作中,无论《内经》还是《伤寒论》都是在这一思想支配下而诞生的。

    周易将宇宙作为一个大系统而来研究,这个大系统的性质以阴阳而概之,它将这个大系统的要素分作三个方面,即"天、地、人"。研究这个大系统中"天、地、人"的运动发展规律,依卦而预测"天、地、人"的未来和发展趋势,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天、地、人"无论那一个要素起大的变化都会影响这个大系统的正常运行。"天生、地长、人治"是它的基本思想,"天、地、人"协调发展是宇宙正常发展的基础,"天、地、人"无论那一要素的变化,足以影响大系统时,则大系统就要发生变化,反之,大系统的变化也将影响各要素的发展变化。现在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也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也说明了三要素的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存。

    这种将一个系统分为"三要素"的观点,在《伤寒论》中有,在《三部六病》中就更明确地将人体这个系统分成了三个子系统,即人体是由"表、中、里"三部的要素组成,每部作为整体要素之一来说,它的变化和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影响人体这个大系统的变化与发展,因此这种将人体这个大系统分作三要素的分类,《三部六病》是承《周易》的哲学思想来的,另外,《周易》和道教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在《三部六病》中有了充分的体现。"道生一"是指一个系统事物的产生是由一定的规律(道)而产生的。"一生二"是指产生了一定事物或一系统后,这个事物或系统已处在一个阴阳对立之中,但,单纯的阴阳对立不能构成事物的系统,只有阴阳的统一才能形成特定的事物或系统,这种对立与统一是由阴阳双方决定的,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的道理。
, 百拇医药
    在疾病状态,不仅有阴阳对立的两型,还有阴阳交渗的一型,三部六病中的每部病的阴阳分类和并病的产生,以及整体阴阳与体证的分类法都源于此,又由于各部阴阳的交渗与复合,所以出现了"三生万物"的定论。三部六病中的合病合证、整体病、局部病都是受此"三生万物"影响而产生的,形成数以千计的复合证型。

    另外,"易"字是由"日"和"月"二字组成,日在上为阳,月在下为阴,日月同体为太极,易代表整个宇宙如日月运行变化不息。《周易》还指出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即"非交则变,非变则交"。交易与变易是周易的精髓,也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交易是事物的量变过程,变易是事物质变过程。三部六病中的对疾病的传变的分析,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通过以上简单分析,不难看出,三部六病学说是在《周易》导向下产生的。

    2. 系统科学的轨迹

    系统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系统科学是以系统及其机理为对象,研究系统的类型,一般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三部六病学说中以人体为一大系统,三部为子系统,疾病状态下,研究这个特定系统的"类型、一般性质和运动的规律",三部六病学说是沿着系统科学的轨迹运行的。现以系统学分析一下三部六病特点。
, 百拇医药
    首先,从系统的概念上分析三部六病学说,"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环节)组成的整体……作为构成系统的要素也可以是单个事物,也可以是一群事物组成的子系统","系统的各要素之间,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从而在系统的内部和外部形成一定的结构和秩序"。三部六病学说把人体看做一个整体大系统,它是由三个要素或称三个子系统──表、中、里三部而构成,三部的有机联系形成了整体。在这个整体的内部和外部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和秩序,外界环境是机体这个大系统从属的更大系统,机体在环境中生存是其具备了系统的特性而决定的,简而言之,可做如下对比解释:

    系统科学 三部六病

    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 整体是由三部构成的

    要素以一定的结构形成系统,各要素在系统中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 三部以一定的结构形成整体,各部在整体中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
, 百拇医药
    系统的性质取决于要素的结构 整体的性质取决于三部的结构

    系统与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与联系 机体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联系(天人相应观)。

    系统和它的环境之间通常都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机体不断地从环境摄取养分,氧气和排出体内废物,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交流

    系统与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过程中,既能通过调节保持自身的稳定状态,又可以进行要素和结构的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功能,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就是系统的自适应、自稳定、自组织,自控制。 三部六病学说在协调疗法中,强调通过整体与各要素的调节,使机体保持自身的稳定(健康),又可以通过治疗这一手段,使病理过程消失,使机体能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三部六病强调机体的八要素特性正是对系统科学的应用。

    通过以上简要分析,不难看出,三部六病学说是按系统科学的轨迹运行的。
, 百拇医药
    3. 新说的色彩

    三部六病学说不仅按系统科学的轨迹在运行,而且还具备当代许多哲学新派的色彩,诸如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灰色理论等。正因为其有了信息论的性质,才能将各类的症状、体征等转换为数学模型而进行计算机处理形成独特的电脑软件。三部六病学说将临床的各种信息通过加工而形成系统的证,将这些证归纳为24类,如单证、六病、并病、合病合证、局部病、整体病等。

    三部六病学说的控制论思想是通过方剂的治疗而达到控制疾病过程的目的,使病理过程消失,生理过程恢复。通过方剂的种类大小,疗程长短,而测出疾病性质大小与过程,从而为其形成系统的辩证论治体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耗散结构论是研究开放系统的,其基本概念是指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在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能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成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当外参量继续改变时,还会出现一系列新的结构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态情况下所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三部六病学说研究的人体是一个开放系统,这个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三部六病学说主要研究病态机体的情况,这种病态机体就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依赖其非线性的反常涨落机制,使"局部病变的扩大引起整体反复的出现"此时的涨落驱动了平均值,使之由一种状态变为一种新态。三部六病的治疗观正是使机体由一种病态转变为生理态。耗散结构使机体的病态熵增转为负熵状态,从而使机体的病态三部由无序向有序化转化,达到康复的目的。
, 百拇医药
    协同学又称协同论,是研究子系统如何协作而形成宏观尺度上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功能结构的,特别是研究有序结构是如何通过自组织的方式形成的。三部六病学说的协调疗法就是通过协调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使机体在"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功能结构"上达到更好协同的目的。就是在组方的过程中,也是充分考虑了各药物之间的协同关系而拟定的,因此,协同论是三部六病学说在辩证中的重要思维方法。

    另外,突变论是三部六病学说讲疾病转化的重要依据,突变是事物的质变,包括局部的质变与整体的质变,病变机体向健康机体的转化是量变基础上的质变,也是量变基础上的突变,对疾病转变的分析,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总之,三部六病学说充满了以上新理论的色彩,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三部六病理论正朝着伟大的目标前进。

    医学的遗传与变异

    在生物界,遗传与变异是司空见惯的事,也是生物生存发展的基础。在学术界、知识界、思想界等也都具有遗传性和变异性。三部六病学说就是医学理论发展与临床实践发展过程中遗传与变异的例证。
, 百拇医药
    1.难醒的梦

    中医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时期,这在世界医学发展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在几千年的发展长河中,几乎无大的格调变化,以其特有的形式象蜗牛一样爬到了今天,似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其无什么影响,沉迷于自己的美好梦境中,悠哉!悠哉!其乐无穷,足也,足也。尽管有许多有识之士高声呼唤,但是中医的历史梦是难以惊醒的,其原因何在呢?大概有下列几方面因素:

    ⑴哲学思想的巨大包容性:

    中医的哲学思想是以《周易》思想为指导的,一切现象都会得到圆满的解释,因此无须进行深入的分析,也无须对自身的缺点进行反省,这种自满性占据了统治地位。

    ⑵临床实践的有效性:

    中医的临床实践,从古到今,形成了独特的理、法、方、药体系,对几乎什么病都能"辩证论治",而且疗效有的甚好,甚至今天西医在治疗方面常常也不得不求助于中医,因此,这种有效性助长了中医自满性和不求变革性。有现代科学的分析,也能看病,无现代科学的分析也能看病,所以一直保持着中医特色,沉睡不醒。
, 百拇医药
    ⑶缺乏新的彻底对中医进行解构与重建的医学范式 今天要使中医发展,必须对其医学范式进行解构与重建,关键在于重建新的医学范式,这好比一些人住在旧房子中,虽然不好,但生活起居照常进行,如果你今天不盖新房子,拆了旧房子,住户是不会答应的,因为他们丧失了生活起居的基本条件。今天中医也一样,如果没有个新的医学理论体系出现,代替其在临床中的指导地位,那么,你抛弃旧的中医范式不仅中医不同意,就连广大人民大众也不同意,因为他们失去了用西医也不能代替的解决问题方法。所以必须有新的医学范式问世。三部六病学说正是这样一种学说。

    2. 必然产物

    三部六病学说是家父刘绍武七十余年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结晶,早在1959-1962年之间,就在太原中医学会用其特有的新观点讲释《伤寒论》,当时有不少中医界的知名人士称之为"离经叛道""割裂经文""标新立异",但他们的评议不能阻碍家父的改革中医的志向,要创立具有民族形式与民族风格的新型中医辩证论治体系。
, http://www.100md.com
    ⑴择医的动机

    家父少时多病,11岁曾遇一乡村医生为家人看病,当时, 家父问道"看病难不难?"医生答道:"很难的。"又问道:"你是怎样学会的"医生笑笑而已。在"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思想指导下,17岁立志学医,奋发读书,以书为师,渐深入临床,登门与人诊病,初看病时,每当开出处方后,次日清晨天未亮,必到病家大门前看一下,是否有白纸贴出(是否吃药死了人)。幸喜无此事发生。未及三年,医名渐扬。24岁时,自己组建了长治友仁医院和友仁医社,从事临床与学说研究。此时已名振上党。凡回襄垣家中,必病人蜂涌而至,走后数日家里尚不得安宁。以医救民于疾苦是家父之志,以廉而教于世是家父之德,孜孜不倦,追求真理"以是者为是,非者为非"的精神。正是这样的择医思想与医学态度,才促使他创立了三部六病学说。

    ⑵《伤寒论》的赞颂和质疑

    《伤寒论》古今中医人士皆颂为经典著作,以其特有的辩证论治思想指导着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家父也不例外,早年就对《伤寒论》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肯定了《伤寒论》是汤方辩证的鼻祖,但,由于《伤寒论》的错误和缺点又影响其对临床的指导性,故对重新整理《伤寒论》提出了自己的八字方针,即"立纲、归类、正误、补缺"。对《伤寒论》中有纲不系目者,重新立之,如厥阴病等;有证方不合其类者,重新归之,如太阳病的归类,大都不合其类;对原文有错误者,当纠之;对遗漏不全者,当补之。早在1933年~1945 年间,家父就提出了"仲景学说观""仲景证治观"和"仲景药能观"。当时避战乱栖身于天水、西安等地,虽有当时鲁南日报总编张辅轩先生整理成册,拟于出版,但惊闻日寇投降,急于还乡,竟导致稿文全失,后几经查访,仅收到"仲景证治观"残稿一卷。后于1959~1962年在李志魁同志的帮助下, 又撰写成"仲景学说观",李志魁同志将稿件多处投递而未能刊登。但家父矢志不改,在1973年的古交下乡巡回医疗中,将多年对《伤寒论》的质疑,在讲解《三部六病》中公布于众,按照上述八字方针,在这次讲解中,将自己近四十年的临床经验和学说思想一泄而出。以后在其弟子郭维峰、宿明良、胡连玺等人的撰文多刊物登载才为中医界所知晓。家父的《三部六病》学说以其对《伤寒论》的赞颂和质疑并行的态度提出了自己的学说框架和范式。
, 百拇医药
    3. 历史使命

    三部六病学说公著于世后,虽然私下非论者屡见不鲜,但至今无人敢以文章会之,这实为憾事。可能不少人读过《差异、困惑与选择》一书,这些作者们以其特有的慧眼说明现在医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医学发展的方向,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是对旧医学的解构和对新医学的重建。在其原文中作者写道:"解构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对原有概念的分析批判,二是对原有理论系统( 或称理论体系)的分析批判""新理论体系的重建,包括概念的重建和规则的重建等"。作者们仅是看到旧医学的缺点和错误之后,提出自己的重建原则设想,他们既无自己重建模式,也未见到别人的解构与重建的模式,因此,他们理想尚在梦 幻之中。今天三部六病学说特别是我写的以三部六病学说为框架的《异源同流》,已将他们的梦变成了现实,《异源同流》既是对旧医学的解构,也是对新医学的重建,尽管是一个刍形,但是已具备了新概念、新理论,将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在不断发展的道路上完善着。

    异源同流
, 百拇医药
    《异源同流》是我编著的一部对旧医学解构,特别是对中医的解构,同时也是对新医学的重建。

    1. 概念更新

    在三部六病学说中,特别是在宿明良整理的《三部六病》中,我对三部六病的合病合症、兼证、并病等概念做了明确的规定,避免了《伤寒论》中的模糊性与混杂性。在《三部六病辑要》中,我又将属于概念范畴的东西在第一章概念中,以十三节分别予以了论述,这里不仅包括了概念的更新,而且包括了理论体系,治则规范的更新。我以《三部六病辑要》为总框架,分别对《三部六病》《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医辩证,中医药物学、中医方剂学、西医内科学、西医药物学等进行了重新分类,使中西医都纳入三部六病体系之中。在三部六病的规则范围内进行辩证论治和辨病论治,在宏观上以中医的阴阳论为指导,在微观上以西医的分析论为手段。只有以阴阳论为指导,才会在临床中不偏离正确的哲学轨道,同时,也只有以分析论为手段,才能对局部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摆脱那种以猜想代替事实真象的模糊概念和荒唐结论。
, http://www.100md.com
    2. 解构与重建

    三部六病学说是一种新的辩证论治范式,以其为模板,先将旧的东西进行解构,使《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中医经典著作在三部六病学说中找到了互通的桥和通约性。我把这些著作条文按三部六病的框架进行了重新归类排列,这是第一步工作,先让这些著作的条文在三部六病学说的大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第二步工作是要对这些条文进行逐个审定,保存其精华的部分,弃除其糟粕的部分,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可能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完成,特别需要靠年轻人去完成。我对这些著作或书籍的解构和重建是想证明三部六病学说是可以包容各家学说的,也是医学统一的一种偿试。可能在今后的发展中还会有别的医学范式出现,来概括中西医各家,从目前来言,还未见出笼,希望再有"一枝红杏出墙来"。

    3. 展望

    三部六病学说是一种对旧医学解构与重建的偿试,是一种新的医学范式,尚处在初级阶段,有许多东西需要来完善。我的设想是:在以后的医学教学中,以三部为总框架,每门学科都以三部来划分,基础学科是这样,临床学科也如此。编写三部六病学说的医学教材,以三部六病学说总则来讲解和处理临床问题。总之,我们要吸收中西医的优点,完善三部六病学说的医学体系,达到医学的五化标准,即:辩病辨证标准化;治疗原则统一化;制剂用药规格化;临床观察客观化;资料分析科学化,使整个医学在统一的、公认的原则下来运行。

    "各派思想生中外,一家学说吞古今",我希望三部六病学说在中医走向国际的伟大事业中能不断完善自己,起到范式作用。

    , http://www.100md.com(刘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