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486090
每周关注:让人人心理充满阳光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0月11日 科技日报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我国今年的主题为:“关注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还应保持生理的、精神的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

    ●精神障碍和精神卫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精神障碍和自杀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20%,居各类疾病之首

    每年10月10日,各国政府/卫生部门向大众宣传精神卫生科普知识,以唤起人们对精神卫生的重视,改变人们对精神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与偏见,促进人们积极地追求精神健康,并向精神疾病患者伸出关爱和援助之手。我国今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为:“关注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韩启德院士专门为此题词:“愿全国青少年的心理充满阳光———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精神卫生”的涵义是什么?“精神卫生”与“心理卫生”是什么关系?英文中有一个词是mentalhealth,“mental”即心理或精神,mentalhealth即心理卫生或精神卫生。因此,心理卫生即精神卫生。人们往往喜欢谈“心理”问题而回避“精神”问题,觉得前者意味着“科学”、“时尚”,是正常人的话题,而后者可怕得很,与“疯子”、“神经病”等令人感到耻辱的形象有关。这其实是一种不科学、不正确的习惯意识。
, 百拇医药
    完全的(或称积极的)精神健康与精神障碍/精神疾病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两极。多数相对精神健康的人,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精神卫生问题(或称心理卫生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个人的成长、发展以及人际关系,比如妨碍潜能的发挥、处理挫折的能力、适应与调节能力以及对情感的良性体验等,从而致使主观满意度降低,工作效率下降,陷入心理困扰和痛苦。但精神卫生问题并不构成精神症状和诊断为精神障碍,最普通的例子如自卑及其影响,最极端的例子如自杀企图以至自杀行为。而精神障碍是一个精神病学的临床诊断概念,与精神疾病是同义词,指精神活动的异常成为精神症状,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造成主观痛苦和社会功能损害,最终符合现行诊断标准中某类障碍的诊断。现行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的精神障碍就有10大类300多种。

    在我国,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增多,竞争压力加大,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明显,精神障碍和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精神障碍和自杀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20%,居各类疾病之首。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全国重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患者约有1600万人,近10年全国安康医院累计收治肇事肇祸精神病人75000例(有杀人行为者占30%);部分地区60岁以上人口中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4%;人群抑郁症患病率为6%-8%;全国每年约25万人死于自杀,农村年轻妇女自杀率居世界首位;在较重灾难的受灾人群中,可持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病率为9.4%-43%。
, 百拇医药
    今年之所以取此主题,是因为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5个致病、致死和致残原因。而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卫生状况也确实令人堪忧。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如果再加上28岁或35岁以下青年人的情况,这个数字将更加触目惊心。具体来说,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仅常见的以注意力分散、多动冲动为特征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的患病率即为(5.07±1.70)%,据估计有30%会发展为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并且成年早期的犯罪、酒瘾/吸毒、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率是普通人群的5-10倍;以不服从指挥、向规则挑战和对他人抱有敌意为特征的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患病率为8%。在大学生中,16.0%-25.4%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近两年来,在校学生网络成瘾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6.4%大学生有网络成瘾。根据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北京16所大学学生10年中辍学原因的分析,1982年以前主要为传染性疾病,而1982年以后则为精神障碍。并且,精神障碍有上升的趋势。如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研究表明:1984年北京地区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8.3%;1993年为10.9%;1998年全国十二城市的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13.4%;2002年北京中关村地区部分重点小学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18.2%,并且主要以焦虑、抑郁等行为的增多为主。
, http://www.100md.com
    为了使儿童青少年不出现精神障碍,都有快乐的心情和健康的行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家长、老师及所有关心儿童青少年的人士,都要努力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的“生活技能”不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而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社会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将心理社会能力解释为:是一个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的行为的能力。根据这个定义,以及儿童青少年的特点,可以将之具体表述为以下几种能力:

    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认识情绪,学会缓解压力的能力;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

    一个人如果能够很好地培养出以上几种能力,他的精神状况应该不错,应该可以有比较快乐的心情和健康的行为。但如果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儿童青少年出现比较严重的异常表现,要及时去看精神科医生。这些异常表现诸如:注意力分散、多动、易冲动;对立师长、处处违抗、难于管教;对网络或某种癖好成瘾,类似吸毒;多门主课不及格,阅读计算困难;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无事自烦;孤独自卑、忧郁苦闷、懒于交往、情绪低落;兴趣变淡、欲望骤减;不易入眠、多梦易醒等。

    如果出现上述征状,不要抱侥幸心理,不要以为“说不定明天情况自己就好了”,或者要看医生也先找内科、中医等非专科医生。要知道,非专科医生对常见精神问题的识别率到不了10%!

    精神卫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是我们立足于社会、幸福生活和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值得追求的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祝愿所有的人们享有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百拇医药(柯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