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研究动态
编号:10489473
脑出血与脑梗死的病理与临床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1月9日 《健康网》
     1 脑血管的结构特征

    1.1外观特征

    (1)脑动脉在脑表面可明显辨认,即其抵达脑底部后.向脑表面扩展,弯曲走行分布于脑沟和脑裂,而供应内脏(肝、脾、肾、肺)激动脉入门后即分支呈扇形树枝状。

    (2)动脉长、细而弯曲。

    (3)大血管位于蛛网膜下腔和脑池的脑脊液中;小血管穿入脑组织,其直径约在100μm以下。

    (4)脑血管壁较颅外血管壁薄,类似颅外其他部位同等大小的静脉。

    (5)脑动脉缺乏平行的静脉。

    1.2组织学特征

    (1)脑动脉的管壁较相同口径的其他器官的动脉为薄,人有内弹力纤维较发达,中膜及外膜的薄,肌纤维较其他器官相同口径者明显减少。
, 百拇医药
    (2)在动脉、小动脉与静脉、小静脉周围有蛛网膜下腔的延伸部分,即 Virchow-Robin间隙。

    (3)毛细血管周围有星形细胞膨胀的足板覆盖。

    (4)脑静脉无辩膜结构,静脉及小静脉的管壁亦较身体其他部分的相同血管为薄。

    2 脑出血的清理与临床

    2.1 病因与发病机制

    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其次是脑血管畸形、淀粉样血管病、moyamoya病、动脉瘤、血液病等。正常脑动脉能耐受1500mmHg压力而不破裂,故发生脑出血的动脉基本上均伴有管壁的破坏,特别是有微小动脉瘤或小血管痉挛、局部缺血引起软化后出血。

    2.2 脑出血后的组织学变化
, 百拇医药
    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初期:一般在出血后4天内。脑出血急性期出血灶由液态或半液态的红细胞团组成,其中可能含有小块的坏死脑组织,其周边可见出血的瘀点及水肿。数天后,血肿变得更稠呈褐色、出血2 天后,出血灶周围可见多核白细胞。因脑出血的血肿一般均较大,对周围组织挤压,故周围组织常有缺血软化。

    血肿吸收期:持续5-15天。大约在出血4-10天后.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逐渐被吞噬细胞吞噬。

    后期:血肿吸收后,形成胶质纤维瘢痕或中风囊。

    2.3 脑出血后继发损伤

    这些是引起脑出血致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脑出血继发脑干出血:在分析剖检的52例大脑出血中,39例(75%)有继发脑干出血,其中中脑出血血12例(30.8%),桥脑出血9例(23.1%),中脑桥脑均有出血18例(46.1%)。
, http://www.100md.com
    继发脑干出血的机制:①血液由大脑出血灶沿传导束下行注入脑干7例(18%),呈索条状,多沿锥体束流入中脑基底部。②人脑出血灶破坏丘脑,直接延及中脑者2例(5.2%)。③大脑出血灶破入脑室,导水管扩张积血,血液进入导水管周围灰质,共8例(20.5%)。 ④脑干小血管出血,共25例(64.1%),多呈点片状出血,有的孤立存在,有的融合成片。镜下可见出血灶中有管壁破坏的动脉,故基本上为小动脉出血。此外还可见某些血管充血、水肿区界限相当明显,与旁正中动脉或长、短旋动脉分布区一致,甚至在某一血管分布区,既可见明显的充血水肿,又可见动脉出血,这更证实为动脉出血。另外,在导水管与第四脑室周围,有时可见静脉淤血,偶见静脉周围有少许出血。

    继发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出现昏昏迷早且重,39例中38例(97%)在发病24小时内昏迷:血压相对较高,39例 中31例(79.5%)的最高收缩压达 200mmHg以上,而无脑干出血组仅 46.1%(6/13),P<0.05;眼位改变多,占53.85%,表现为分离科视、歪扭斜视、眼球浮动、中央固定等,无脑干出血组仅有10%;存活期短.本组39例中 29例(74.4%)在48小时内死亡,无脑干出血组仅30.8%(4/13),说明脑干出血是促进脑出血死亡的原因之一。
, 百拇医药
    (2)脑出血继发丘脑下部损伤:① 丘脑下部的解剖特点:丘脑下部包括丘脑下沟以下的第三脑室壁及室底上的一些结构,其中含有15对以上的神经核团,数以万计的神经分泌细胞,如位于第三脑室壁上的室旁核、空周围核、腹内侧核、背内侧核等,丘脑下部长约 1cm,重约4g,约为全脑重量的3‰.但机制复杂,与植物神经、内脏活动.内分泌、代谢、情绪、睡眠和觉醒均有关。该区还有以下特征: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较脑的其他部分多一倍以上,且该处血脑屏障不够健全,有较高的通透性,故在缺氧、中毒,颅压增高、感染等损伤时易出现水肿和出出血等改变;漏斗柄是丘脑下部与垂体间的神经纤维联系,当其受压、肿胀、出血时,该联系即遭到破坏。②丘脑下部损伤的临床症状:脑出血引起颅内压增高,出现占位效应,致使丘脑下部受压,垂体柄水肿、移位、扭曲等,加以继发脑室出血损伤第三脑室壁均累及丘脑下部,出现症状,常表现为出血性胃糜烂或溃疡,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急性肺水肿,白细胞增高.血糖升高,中枢性高热,大汗淋漓等。

    (3)脑出血继发脑疝;脑出血可以并发天幕疝,中心疝、枕骨大孔疝、蝶骨嵴疝、扣带回疝及小脑上疝。后三者一般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多在剖检时发现;前三者临床症状明显,多为症状加重或致死的原因。天幕沿时出现同侧瞳孔散大。中心疝时双侧瞳孔均小呼吸不规则。其病理标志为:①赤质、红核向下移位,②第三脑室向下移位,(3)丘脑下部及上部脑干向下移位。出现中心疝时,则很可能发生枕大孔疝,呼吸心跳解离,至死亡。
, 百拇医药
    3 脑梗死的病理与临床

    脑梗死亦称缺血性脑卒中。由于脑动脉狭窄或堵塞致局部血流量减少或中断,引起该动脉供应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组织坏死软化而言。

    3.1 病因

    (1)栓塞:以前认为脑梗死多由血栓形成所致,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大约50%~60%的脑梗死是栓塞引起,栓子来源:①心脏:心房纤颤或心脏梗死时形成的附壁血栓,心脏瓣膜上的赘生物(特别是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瓣膜上的赘生物易脱落);心脏粘液痛等,②大动脉粥样动脉硬化斑块脱落,③其他:长骨折的脂肪栓子,恶性肿物的瘤栓子等。

    (2)血栓形成:多见于动脉粥样硬化.也可见于各种动脉炎(结核、梅毒、胶原病等)等。

    (3)循环功能不全:如循环低血压时可引起分水岭梗死。
, 百拇医药
    (4)脑血管痉挛: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亦可见于脑血管造影后。

    3.2 病理变化

    脑硬死最初4~6小时,肉眼下无明显改变。4~48小时梗死区脑组织肿胀,切面呈灰白色,灰质可略带褐色,触之较软、易碎;若梗死灶较大,水肿严重,脑组织可肿胀移位,脑室受压,严重时可形成脑疝。10天以后脑水肿逐渐消失,坏死组织开始溶解。3周后坏死组织被清除,常形成缺损,严重者遗留中风囊。

    为梗于了解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现将我们的实验性结果报告如下,仅供参考。

    实验动脉及方法:普遍犬16只,银夹夹闭右侧大脑前动脉→眼动脉→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于不同 时间点观察病变脑组织。

    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脑出血12小时病理改变开始加重。1-3天是病理改变最明显时期。4天后改变为脑缺血后修复时期。
, 百拇医药
    表1 实验性脑梗死早期不同时间脑缺血病理组织学变化------------------------------------------------------------------------------

    缺血 水肿 血 管 血管周围 坏死 吞噬 胶质 神经细胞 毛细血管 出血

    时间 渗出 软化 细胞 增生------------------------------------------------------------------------------

    6h + 血管扩张 红细胞渗出 - - + 缺血性改变 + 球状

    周围水肿 点状
, 百拇医药
    12h + 同上 多核白细胞 坏死 - + 同上 ++ -

    单核细胞

    1d ++ 血管扩张内皮 同上 同上 - + 同上 ++ 球状

    增生周围水肿 环状

    2d +++ 同上 同上 同上 - ++ 同上 ++ 同上

    3d +++ 同上 同上 同上 - ++ 重症缺血性 ++ 同上

    改变
, 百拇医药
    4d ++ 同上 同上 坏死 + ++ 同上 ++ 同上

    软化

    5d + 同上 同上 同上 + ++ 同上 +++ 同上

    7d + 同上 同上 同上 ++ +++ 同上 +++ -------------------------------------------------------------------------------

    3.3 出血性脑梗死

    出血性脑梗死是在脑梗死的病变基础上,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灶,多见于脑栓塞及静脉系统血栓,也可见于溶栓或抗凝治疗后。

    出血性脑梗死时出血量多少不等,可从镜下见到点状出血至斑点状出血融合成血肿,故CT扫描时影像各异,可表现为在原有低密度梗死区内混 杂形状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的点状、斑片状、条索状或团块状高密度影。发现出血性脑梗死距缺血性中风最早36小时,最晚51天。

    出血性脑梗死可分为两型:(1)血肿型:血肿范围>2.0×2.0cm,多在梗死发病后早期发生,临床症状,体征多加重,复查CT可助诊断,此时应按脑出血治疗。(2)非血肿型:在CT形像上可见原有硬死区内,散在点片状、条索状或环状高密度灶,此种改变多在缺血性卒中1周后发生,临床症状一般不加重。无需特殊治疗。, 百拇医药(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