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北中医杂志》 > 1999年第0期
编号:10503941
林上卿治疗老年病的经验
http://www.100md.com 《湖北中医杂志》 1999年第0期
     作者:王新玉

    单位:福建省宁德地区中医医院(350000)

    关键词:

    湖北中医杂志99zk87 林上卿是我省著名的老中医,从医六十余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林老檀长养身之道,并对老年病的辩证用药颇有独到见解。兹就林老对老年慢性病在临床辩证和用药的部分经验,结合个人学习体会,整理介绍如下:

    1 五脏衰惫,调补以脾肾为主

    体虚是衰老的重要因素,而衰老又与多种慢性疾病共存。老年人体虚一般是全身性多脏器性的,往往以某一脏腑病变为主,而其他各脏腑功能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林老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是“水火之宅”,能调节人体阴阳。所以脾肾两脏的功能保持正常,则其他脏腑病变就容易恢复。常用党参、淮山、白术、茯苓、莲子肉等治脾;用鹿角胶、菟丝子、枸杞、桑椹、补骨脂、熟地等治肾。并强调用药不宜过偏、过重,更不宜纯补、滞补,主张在辩证施治的基础上,适当加些调补脾肾,兼顾阴阳的药物,在补剂中加些动物药,俾机体在恢复中无偏胜之弊。既可促进补药吸收而得补益彰,又防碍邪伤正。
, http://www.100md.com
    2 虚实夹杂,治疗宜攻补相配

    老人脏腑机能衰退,虚证固多,但因抗病力减弱,易受外邪入侵,故病则寒热虚实夹杂,阴阳平衡失调。所以林老在老年病的施治中,每多寓补以攻,攻补相配。常有益气达邪法、健脾消积法、滋阴降火法、温阳化湿法、补虚表散法等。如老年患慢支、久咳、喘息、心悸者,以补肾纳气,养肺清心之药,参合于宣肃方剂之中。偏气阴虚者生脉散与三拗汤合用;偏气阳不足则肾气丸、都气丸与定喘汤化裁。又如胸痹病,也是常见老年病之一,林老根据临床分析,认为此病是本虚而标实,本虚多为气阴两虚,其次为心阳不足或心肾阳虚,阴阳虚衰等,标实为气滞血瘀,寒凝痰郁。在临诊中必须辨明阴阳气血痰瘀虚实的不同程度,采用“通补”兼施的治法。

    3 气血易滞,用药以疏通为贵

    老年人除体虚为病外,常有气血凝涩郁滞不畅,这主要是由三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一,是因年老天癸精耗渐枯,脏腑职能陈旧而衰退;其二,是积年因病,或久病后血气衰少;其三,是因多受忧郁,常犯积滞。林老认为老年人多伤食、积痰、忧郁,故当重视对老年人调气血,解诸郁,消积滞的治疗。临床上灵活运用在补虚中调气血,在补虚中解郁积。常健脾疏肝理气同用,健脾开胃消积同用,能益气以解郁,补血以行瘀。擅长应用柴胡疏肝汤、四逆散等,尤其是柴胡、枳壳的应用,有独到之处。柴胡除有疏肝、和解作用外,正如《本经》所说,有“推陈致新”作用。如有肝经郁火者,当配黄芩、山栀;肝阴不足者,宜加白芍、旱莲草等,方药配伍得当,没有升阳劫阴之虑。枳壳有消积、行气作用,适用于老年人。因枳壳消中带补,行而有益,消不伤正,行不耗气。
, http://www.100md.com
    人身的气血贵在疏通,并依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流通不已,生机不息。这是在老年病施治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4 病案举例

    例1:陈某,男,71岁。既往有冠心病、阵发性房颤、慢性咽炎等病史。近日来胸闷心悸、肢软乏力,饮食一般,大便偏干,脉或弦缓,咽干苔少,舌边瘀紫,平素易患感冒。症属气阴两虚,兼有血瘀,治拟益气养阴佐以活血化瘀法。黄精30g,太子参、沙参、麦冬、瓜蒌、丹参、合欢皮各15g,枸杞、玉竹各10g,降香、枳壳各6g,炙草5g。以后复诊在此基础上加减应用。连服十剂,胸闷心悸基本消失,早搏平时只偶尔出现,舌边紫斑明显转淡,体力亦增强。

    例2:刘某,女,53岁。二年前因悲哀过度,渐致头失眠,心烦易怒,曾诊断为脑神经官能症,经多方治疗无效。现症:头晕头痛,少寐多梦,耳鸣健忘,腰酸无力,心烦性急,纳食不振,小便短赤,舌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数,关弦尺弱。考其以往用药,不外乎疏肝开郁,养心安神之类。今据四诊合参,系肝火偏旺,肾阴不足,治宜壮水制阳法。枸杞18g,丹皮、炒枝、泽泻各10g,枣仁、茯苓、淮山、生地、丹参、龙牡各15g,白芍12克。服上药5剂,精神及睡眠好转,夜能入睡。继服上方10剂,头晕耳鸣及腰酸等症均匀为减轻。药改用杞菊地黄丸,调理3个多月,能做一般家务劳动,至今病未复发。

    例3:杜某,男,82岁。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0年,近月来咳喘加甚,伴心悸胸闷,动则气急,痰白而粘,口干,双下肢浮肿,脉弦滑数,苔白腻。肺肾虚衰,感邪引动宿积,肺气失宣,肾气不纳,酿痰蕴湿,犯脾凌心,脏虚夹实邪,当以标本兼顾。炙麻黄3g、五味子各3g,杏仁、当归、半夏各9g,党参12g,木防已、黄芪各10g,麦冬、陈皮各6g,茯苓15g,甘草5g。二诊:咳喘已减,下肢肿退,前方去防已,加丹参15g,五味子改为6g。三诊:咳喘基本已平,唯动则尚有气急,心悸,脉弦苔薄。再以调补,增强体质,防患未然。党参12g,五味子3g,黄芪、丹参、茯苓各15g,当归10g,陈皮8g,炙甘草5g。,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