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淮海医药》 > 2000年第0期
编号:10504820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配合心理调节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淮海医药》 2000年第0期
     作者:郑泓

    单位: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急诊科071000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心理调节;护理

    淮海医药00zk59

    【中国图书分类号】 R 542.2+2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突发性心脏疾病,患者不仅身体感觉痛苦,精神上也会受到很大创伤,情绪极不稳定,这在溶栓过程中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针对于此,我们在溶栓时,除严密观察病情精心给予护理外,同时还要配合有效的心理调节,以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对其顺利渡过溶栓期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

    1 临床资料

    本院急诊科1997年7月~1999年5月共收治AMI溶栓患者68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21例。年龄在35~70岁,均施以因人而异、机动灵活的心理调节,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 百拇医药
    2 体会

    2.1 环境与声音的调节 由于紧急入院,患者周围白色肃穆的环境、抢救室各种挽救器械、安装在身体各部位的管道及机器发出的声音都会产生不适,从而加重了患者恐惧与不安。所以我们在布置抢救室环境时,要力求房间安静整洁,光线柔和,并在窗台上摆些鲜花。墙壁上张贴几张柔和的防病治病的宣传画,并调节各种仪器参数,减少报警,以转移患者躯体置于导管包围之中的恐惧。另外,医护人员尽量把谈话、走路、做治疗及取放物品的声音控制到最低限度,抢救工作要紧张有序、忙而不乱。

    2.2 疼痛的调节 当病情发作时,AMI患者持续性的剧痛可使患者产生濒临死亡的恐惧心理。所以在溶栓前应酌情给予适量的麻醉性镇痛剂和镇静剂以尽快解除疼痛。溶栓开始后应避免再静脉穿刺及注射。此外,护理人员对患者应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关怀,并用充满深厚感情的语言加以鼓励。同时留下一位情绪较稳定的患者家属作陪伴,并给予适度的皮肤按摩等亲情交流,以此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增强占胜疾病的信心。并且也有利于分散其对疼痛的注意力。
, 百拇医药
    2.3 焦虑与恐惧的调节 由于AMI发作时患者毫无思想准备,严重的心前区闷痛、憋气、出冷汗使患者产生极度焦虑与恐惧。因此我们除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外,还结合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及技术,指导患者运用放松疗法来缓冲其心理压力,使之顺利渡过溶栓期。我们通常使用的放松疗法有三种——呼吸松弛法、自我想象法、系统肌肉松弛法。

    2.3.1 呼吸松弛法 目的:使因过度紧张而造成的肌肉僵直通过此法得到放松。此法简单实用,也可多处使用。方法:嘱患者仰卧位或坐位,闭目后,双手自然下垂,缓缓吸气慢慢呼出,再吸再呼,如此反复直至胸部肌肉感觉处于完全松弛状态。

    2.3.2 自我想象法 目的:转移患者对躯体感觉的高度注意。方法:嘱患者仰卧位或坐位,闭目,指导患者进入自由联想的境界。如想象自己正处于一个绿色大草原上,远处有连绵起伏的青山,山脚下还有一潭碧绿的湖水,湖的周围开满了各色的野花等等。

    2.3.3 系统肌肉松弛法 目的:通过反复操作进一步使紧张的肌肉及心情得到充分的放松,解除其焦虑和恐惧感,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方法:平卧位,闭目,先均匀吸满一口气,缓慢呼出,同时注意呼吸肌放松的感觉。然后依次由头到颈放松,放松腰背部肌肉,放松下肢肌肉,缓缓均匀的呼吸,放松肩部与胸腹部肌肉,放松上肢肌肉,放松全身肌肉,维护松弛状态10~15 min后再重复一次。

    当然此三种松弛方法可单独应用,也可交替使用,无论哪种方法其目的都是为减轻患者痛苦缓解其紧张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便积极配合治疗,顺利通过溶栓期。

    总之,随着整体化护理的开展及深入,心理护理已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还应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技术,不断开拓护理领域,以推动护理工作跨上新的台阶。

    (收稿:1999-10-1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