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脏病知识 > 心源性猝死
编号:10507857
为心源性猝死研究作贡献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1月29日 科技日报
     曹济民,1983年本科毕业于山西医学院,并于1988年和1995年分别获得山西医学院硕士学位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1996-199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Cedars-Sinai医学中心做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理学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理学会循环、呼吸、肾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膜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学术期刊《美国生理学杂志》、《心律》以及多种国内学术期刊审稿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生理学》副主编。曾获得2001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荣获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

    他主攻的研究方向是心源性猝死、心衰和生物钟机制。

    曹济民教授的主要学术贡献是在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机制研究方面。他于2000年首次报道,陈旧性心肌梗塞时心交感神经的再生和重塑可能是诱发室颤及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心源性猝死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目前仍是一个尚未很好解决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这一研究有可能催生防治心源性猝死的新措施。绝大多数心源性猝死的直接原因是室颤,而室颤多由室性心动过速转化而来。在室性心动过速向室颤转化机制方面,曹济民等发现室性心动过速时心肌激动周期和激动传播速度的时空不均一性是导致室颤的关键,并发现降低激动传播速度恢复曲线和动作电位时程恢复曲线的斜率可抑制室性心动过速向室颤转化,具有抗室颤作用。这一发现具有重要价值,为设计新型(第五类)抗心律失常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此外,曹济民在心血管保护性多肽研究方面也有突出成绩。他发现一类称为生长素释放肽的人工合成寡肽对心衰、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纤维化和应激性胃溃疡具有治疗作用。上述研究成果部分已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循环研究》、《循环》、《内分泌学》、《美国生理学杂志》、《心血管电生理学杂志》、《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以及一些国内核心期刊,总计约60余篇。

    今年曹济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开展生物钟调控机制的国际合作研究,力争在我国建立接近世界水平的时间生物学实验室,为拉近我国在该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作出贡献。(张诚),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