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预防保健 > 生活方式 > 生活规律
编号:10508805
饮食不规律——提妨胃“罢工”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2月11日 科学时报
    影星姜文曾在一则胃药的广告中说过:“胃疼,光荣!一定是忙工作忙的。”这句话算是科研人员的真实写照。许多科研人员,工作一忙起来,经常顾不上吃饭,或是胡乱吃点充饥。据武警总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陈虹介绍,在他们接诊的胃肠病人中,科研人员占很大一部分,其病因多是工作过于繁忙,饮食不规律。

    科学、规律的饮食习惯是健康的重要保障,但现实生活中科研人员的饮食习惯却令人担忧。科研人员在饮食方面表现出较明显的不科学性和不规律性,他们总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于是对吃饭和营养的安排相当马虎:有时因忙于工作而顾不上吃饭,或是连续加班加点,胡乱吃点食物充饥。据统计,科研人员中有将近一半的人每顿饭仅用不到15分钟的时间!吃饭完全成了应付差事!

    定时定量

    陈虹介绍说,胃和人体内其他器官一样,需要有规律地工作。胃的活动,包括蠕动、分泌胃液等都是有节奏的。胃主要是容纳食物,其蠕动使食物进一步粉碎和搅拌,并和胃液充分混和成食糜。胃液中含有胃酸、内因子、胃蛋白酶和黏液,还可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一般的食物在胃中约4小时左右即被全部排入肠中。
, 百拇医药
    因此,有规律的饮食,有利于主管消化道蠕动和分泌的植物神经系统有规律的活动,可以使胃形成有规则的节律性运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而当饮食不规律时,比如饮食不定时、定量,饥一顿、饱一顿等,就会引起消化道的运动和分泌机能失调,使胃酸分泌和蠕动活动出现不协调,日积月累就会导致相应的胃肠疾病产生。和科研人员类似的从事IT、司机、医护工作的人员,因生活不规律,不能按时进食,他们的胃肠道疾病譬如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的发病率也明显地高于其他人群。

    陈虹告诫科研人员,远离胃肠道疾病一定要有正确的饮食规律,定时定量,一日三餐。常言所说的“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是很有道理的。由于一般的食物在胃中约4小时左右即被全部排入肠中,因此除晚餐至次日早餐外,每餐进食时间相隔在4~6小时为宜。而间隔时间过短,胃中食物未消化尽又进食,胃得不到休息,会影响胃的功能,久而久之,容易消化不良。

    保“胃”小建议
, 百拇医药
    有的科研人员因工作或联系业务的需要,时常赴宴,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过多以及饮酒,也会对胃造成不利影响。食物在胃里消化过程的时间,按其性状而不同。比如水和饮料只需几分钟,米面等淀粉类食物约二三小时,油脂性的饭菜就要四五个小时了。过多地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无疑给胃增加了很大的负担。不仅如此,对于身处中年的科研人员来说,还易于引起肥胖病,血脂升高,从而诱发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患。而酒精容易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层,长期饮酒或一次大量摄入酒精,可发生急性胃黏膜炎症,应该尽量少饮酒且饮酒要适量。

    陈虹说,科研人员为了赶时间,吃饭“狼吞虎咽”是个很不好的习惯。因为食物在胃里,经储纳、研磨、消化后变成乳糜状时,才能排入肠内。如果在口腔内咀嚼不细、狼吞虎咽,食物必然粗糙,会增加胃的负担,延长停留时间,长期如此可导致胃黏膜损伤。而如果细嚼慢咽,能增加唾液分泌,而使胃酸和胆汁分泌减少,有利于胃的保护。

    最后,陈虹还指出,在临床上,有不少科研人员是因工作压力太大,情绪波动,食欲不好而导致胃疼甚至患上胃病的。在紧张、烦恼、愤怒时,其不良情绪可通过大脑皮质扩散到边缘系统,影响植物神经系统,直接导致胃肠功能失调,因此,要放松心情,保持心情愉快。一旦有胃肠道不适,也应及早就医,且乐观对待。

    (王 卉),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