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10512635
消化系统疾病(2004.12.20)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2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63期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复方畅胃宁优于西沙必利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内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据悉,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汶明琦等医师于2002年3月至2004年4月,采用复方畅胃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52例,并与全胃肠动力药西沙必利进行对照,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陕西中医》2004年第25卷第9期中对此作了报道。

    将104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治疗组采用复方畅胃宁进行治疗,其方由白术、枳壳、生山楂、生麦芽、佛手、柴胡、砂仁、炙甘草所组成。在治疗中随症加减:胃脘灼痛、嘈杂明显,加黄连、吴茱萸;胃脘胀满甚者,加青皮、槟榔;便干苔厚者,加生大黄、厚朴;泛酸,加煅瓦楞、乌贼骨;肝火旺盛,加栀子、丹皮;神疲乏力,加党参、炙黄芪。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对照组口服西沙必利10mg,3次/日。两组均为4周1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经治疗后,治疗组52例中,显效20例,有效2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46%。对照组52例中,显效18例,有效2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4.5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百拇医药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学“胃痞”、“胃脘痛”范畴,病因病机多为起居失常、饮食不节、恣食生冷、损伤脾胃,或忧思恼怒,七情失调,而致肝气郁结,脾胃亏虚。据此,汶明琦医师等认为,治疗应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畅胃宁方中枳壳理气宽中,行气消胀;白术补气健脾;生山楂消食化积,为消油腻肉食积滞的要药;麦芽消食健胃,能助淀粉性食物的消化;佛手舒肝理气,和中止痛;柴胡疏肝解郁;砂仁行气调中,化湿止痛,为醒脾开胃之良药;甘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枳壳、白术具有促胃肠运动功能;佛手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健胃助消化作用,并对十二指肠痉挛有明显的解痉作用;柴胡有增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同时可使血浆胃动素水平升高;山楂、麦芽富含消化酶,有促进食物消化作用;砂仁有促进消化液分泌、排除消化道积气的作用;甘草有抑制胃酸分泌,解痉镇痛作用。全方集健脾、补气、疏肝、理气、活血、消食、开胃为一体,使脾气得升,胃气得降,使脾胃升降协调,以促进胃肠动力,治疗消化性功能不良,以上所作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亦表明,复方畅胃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确有良效,且治疗效果优于西药西沙必利。
, 百拇医药
    中西药联用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等为主要症状,以结肠粘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其病因还不十分明确,可能与感染、遗传、免疫反应异常等有关。目前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是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药物。江苏省淮安市中医院耿昌海医生临床采用中西药联用保留灌肠的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湖北中医杂志》2004年第26卷第10期对此做了详细的报道。

    耿昌海医生共收治了61例患者,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依据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分型标准:轻型:腹泻每日3次以下,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搏加快,贫血,血沉正常;中型:介于轻型与重型之间;重型:腹泻每日在6次以上,有明显粘液血便,体温在37.5℃以上,脉搏在90次/分钟以上,血红蛋白<100g/L,血沉>30mm/h。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9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19~59岁;病程1个月~11年不等;轻型10例,中型17例,重型2例。对照组3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21~58岁;病程1个月~12年不等;轻型11例,中型19例,重型2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http://www.100md.com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大黄粉、白及粉各10g,锡类散3g,柳氮磺胺吡啶1g,地塞米松1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保留灌肠,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每日4g。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示肠粘膜基本恢复正常或仅留疤痕;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结肠镜检查示肠粘膜病变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结肠镜检查示肠粘膜病变无改善。

    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29例,治愈11例,好转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32例,治愈6例,好转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3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耿昌海医生指出:溃疡性结肠炎属祖国医学“痢疾”范畴,病因病机为感受时邪或饮食不节,导致湿热、疫毒壅塞肠中,气血与之相搏结,使肠道传导失司,肠络受伤,气血凝滞,化为脓血,终成痢疾。临床中以大黄清热解毒,化瘀通腑;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锡类散清热解毒、化腐生肌,使湿热疫毒得以清除,受伤肠络得以修复,配以柳氮磺胺吡啶、地塞米松抗炎,抑制免疫反应,中药与西药相辅相成,并采用保留灌肠,使药物可直达患处,更进一步增加了疗效。在治疗中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临床疗效证实:中西药联用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 百拇医药(中国中医研究院信息所)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