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药制剂 > 信息
编号:10512808
中药制药工程的生产实践与理论研究系列报道 科学培养中药工程技术人才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2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68期
     华 东 华东中药工程集团工程研究院

    中药产业链包括中药农业、中药工业(成药、药材标准提取物、颗粒饮片、保健食品等)、中药商业以及以中药制药工程为代表的中药知识产权业。在发展现代中药产业的进程中,中药工业环节及其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承前启后的地位,它上游可拉动GAP中药农业的发展,下游可支持中药商业的快速增长。但我们也看到,现代中药产业的迅速发展与中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矛盾却日益突出。

    以2002年中药制药工业总产值723.69亿元为基数,年均增长率以15%计算,至2010年,中药工业总产值可达到2213.78亿元,所增加的1490亿元产值需新增596千吨中药材的处理能力。若以每1000吨中药材为原料的生产装置配备大专以上中药制药工程高等人才50人计,仅上述新增生产能力就需约2.98万人。2002年全国中药制药企业(成药、饮片)总数1150个,估计职工人数30万人,若其中15%需接受不同形式的中药制药工程高等继续教育,也有4.5万人。除高等人才外,高、中级技工也是奇缺,因此仅以需接受中药工程教育的人数而言就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 http://www.100md.com
    高等教育:产需脱节

    缺乏实践


    因为中药制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急需要大批能立即解决中药制药工程实际问题的专门人才,所以我们对中药制药工程人才的培养,一是要求具有必需的中药制药工程学科的专门知识,二是要缩短从毕业到基本适应工作所需的过渡期。

    现代中药产业急需的人才与当前高等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不对路,主要表现在毕业生到企业后尚需2~3年的再培养才能胜任一部分独立的工作。这无不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及培养方式息息相关。当前,我们的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归属于制药工程专业之中,2003年全国有98所高校设有制药工程专业,共招收新生6000人,但为了让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很多学校都是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兼学,很少对中药工业急需的中药制药工程人才进行专门化培养。目前中药制药企业引入的高等人才一般选自制药工程、中药学、化学工程、药学、中医学等专业毕业生,他们各自的知识结构及适应能力各有差异,能完全并适应中药工业的人才很少。
, 百拇医药
    另外,培养人才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与教学能力,由于中药制药工程专业是新专业,目前大部分教师都来自相关专业,尤其缺少实践经验,因此培养、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与丰富实践能力的中药制药工程专业教师队伍是重中之重,开展博、硕士学位教育更为迫切。

    学校教育:当宽则宽、当专则专

    中药产业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涉及到“宽基础”与“专业化”的关系问题,但从本质上讲是学校教育的产品——人才,是否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在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大量需要能迅速上岗的中药制药工程人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为了新兴中药产业的成长主动地走到市场经济中来,允许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出现更多的培养模式。学校也应当加强市场经济观念,在培养对路的中药制药工程人才方面以市场的需求作为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而有所创新。

    “宽基础”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
, http://www.100md.com
    二十世纪七、八十以来,全球社会与经济的进步与快速增长,特别是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一门学科特别是其前沿的发展往往以许多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为基础。中药制药工程的内涵涉及传统中医药学、中药制药单元过程、中药制药生产工艺、中药制剂工程、中药制药工程设计、中药生产计算机控制等,而现代药学、材料、机械、生物工程、检验技术、计算机技术、过程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化学、物理、数学等都已涉足中药制药工程领域。如果说中药制药工程是一颗参天大树,其庞大的根系就一定要深深地扎入上述各种学科所构成的土壤。中药制药工程高等人才要拓宽其知识领域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

    “宽基础”是中药制药工程学科建设的基础

    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药学的结合,传统制药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是中药制药工程的基本点。引进、借鉴、吸收其它学科中先进的理论、工艺技术、装备、手段与方向等,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并通过自身的实践创建理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本学科所走过的道路。进入21世纪,以科技快速发展为特征的全球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更为中药制药工程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条件,中药制药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最为根本的就是工艺、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全面突破,担当此重任的每一位中药制药工程师都应该有扎实、宽厚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 百拇医药
    “专业化”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主要要求

    培养中药制药工程高等人才要体现出“专”,这较多地表现在用人单位的需要,即上岗后稍作熟悉就能适应所在岗位的要求。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步发展阶段的今天,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在生产自己的产品——人才时,应当花较大的精力去研究供需之间的矛盾。现代企业的用人观正逐渐地理性化,从唯学历论的盲目性渐变为讲究实际。企业不可能超出自己的实力来吸收人才,往往按需用人,同时企业还要挖掘已有员工的潜力,提倡精简、高效,一专多能,一人多用。

    澄清“宽基础”与“专业化”

    “当宽则宽”是指从人才的长远发展来看,要赋予他们必要的相关知识,这对适应当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竞争上岗以及在工作上逐渐具备解决深层次问题的能力都有好处;但是宽基础又不是什么都要学,“宽”为了“专”,与“专”关系不密切的可以不学或少学,相关的但可以靠该专业的人才协同作战来解决的只需要学其基本常识。“当专则专”则指学生从学校毕业后能够很快地适应中药制药的专业工作,以目前我国制药工程专业在校生人数来讲,市场的供需基本平衡,问题是该“专”的是否专了。
, http://www.100md.com
    上世纪90年代的中等专业教育和现在的高等教育,一些办学者为了自主择业的目标而让学生多学几个专业化方向,看似符合宽基础、大专业的方向,其实不然。对于知识体系树来讲,宽基础指的是树的根系部分,专则是长出的树冠,制药工程专业无需让每个学生把化学制药工程、抗生素制药工程、生物制药工程、中药制药工程都学到,都泛泛而学则都不专,面对就业岗位难以有竞争力。对每个制药工程大专业的学生来讲,可以先学习基本相同的基础课程,然后根据人才需求的预测,集中力量以较多的课时分别去学习上述化学、抗生素、生物、中药制药一个专门化的相关课程,毕业时做到人人都有一项专长,有了针对性才能真正保障就业率。

    培养人才不可忽视的问题

    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药制药工程人才的培养要充分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要保证足够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与课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在校期间有较多的实践动手机会,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工作的能力就会显露出来,其就业竞争力就会高于他人。
, 百拇医药
    如何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是当前高等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各课程的实验是其中一个方面,只要建立了实验室又有经费保证是可以解决的;各课程的大型作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论文)等环节是又一方面,这类对实际问题进行模拟性的教学实践如果组织得好其收效甚大,除了指导教师要投入大量工作外,所需要的费用并不多;对中药制药企业等的现场参观、实习,参与学校、企业等的课题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中试放大等实际工作目前很难做到,学生若有这样的机会其就业竞争力就会有极大的提高。

    各种形式的校企结合,如联合办学、定向培养、短期实习等,是解决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此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育理论、方法与实践应当引起充分重视,同样的装备条件、经费不一定令学生达到同样的收效,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与投入。

    教师:熟悉产业,理论扎实,经验丰富

    既然现代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一大批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中药制药工程人才,能担此培养重任的必是一支对现代中药产业非常熟悉,理论功底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知道如何去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从专业的角度讲,我们要求教师要熟悉我国中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国家与地方政府发展中药产业的政策、法规、规划、实施计划等;要熟悉中药制药生产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世界科技各个领域的高新技术、装备等与中药制药生产结合的前景以及中药制药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要熟悉中药制药工程各单元过程、中药制药(中药成分的浸提、分离与纯化、中药制剂)工业化生产过程、中药制药工程设计、中药制药过程的计算机智能控制;要熟悉中药制药产品开发的研究、中试放大验证、生产、设计与施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现场所出现问题的能力;要熟悉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实习、大型作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
, 百拇医药
    技术工人:通过继续教育另辟蹊径

    当前,中药制药工程人才的培养不应忘却大量从事中药制药的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对他们进行中药制药工程技术教育有利于提高中药企业的整体工程素质;另一方面,因为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果从工程理论上予以提升,将为现代中药产业化所急需的人才培养走出一条高效简捷之路。我国现代中药产业的发展经验证明了要注重高、中级技术工人(蓝领)的培养,我们建议采用学历与非学历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种形式、层次的培养。

    教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高质量的教材出自生产实践并提升到理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药制药工程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曹光明研究员带领下完成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中药水提取生产线(年处理生药材500吨)成套装置”、“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药浸膏工艺研究”,在此基础上建成了“国家中药工程重点试验基地”(合肥),其中年处理生药材300吨的三效逆流动态萃取-多效外加热蒸发-喷雾干燥计算机自控生产装置在我国中药提取生产线的新建与改建中起到了示范作用;与此同时他主编了《中药工程学》第一版、第二版。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发展急需大批中药制药工程专门人才,我们能为此而做的是用中药制药工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去编写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满足现代中药产业化需要的高校本科教材。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等一批高校的支持下,曹光明研究员任主编、蔡宝昌教授任副主编的《中药制药工程学》已于今年7月由化工出版社出版。向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的领导、教师推介普及本书的工作已经开展。,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