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药制剂 > 信息
编号:10512809
中药注射剂前进道路曲折 由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引发的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2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68期
     柴胡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对传统给药途径的彻底革命及其卓著疗效,让这些中药注射液在现代医院的急诊室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在此鼓舞下,有很多研发人将自己的开发方向锁定在了中药注射剂上。而在欣喜之余,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不免让人心惊肉跳。据报道,在抽样调查中药不良反应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ADR)高达60.4%,占各类制剂的首位。中药注射剂怎么了?如此之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根源何在?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这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

    据了解,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非常少,直至90年代以前,报道也以中药材、经典名方成药的毒性反应为主。1960~1993年的780篇报道3009例中药不良反应中,注射剂引起的仅占6.3%。但是在1990~1999年的460篇报道1291例次中药不良反应中,注射剂引起的占55.62%。
, 百拇医药
    由于中药注射剂早期以医院制剂为主,应用面窄,例数少,随着对其研究开发的深入,临床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与此同时,注射剂的质量也在提高,杂质导致的不良反应问题减少了,变态反应问题也就越来越突显了。

    不良反应原因调查及对策

    作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第一现场──临床,在排除药物本身因素之外,是否也应对不良反应的发生负有一定责任?

    有学者就认为,一些不良反应发生时的症状与中药药性有关,并指出,中药注射剂也应当遵循中医用药规律,辨证用药,这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在临床上,“发烧用清开灵针,感染用双黄连粉针,心血管病用香丹针”,这是医生,包括中医和西医圈内形成的不成文的法则。西医医生往往是依据药品说明书使用中药注射剂,而说明书上陈述的多为实验研究及药理学研究内容,功能主治或适应症内容也几乎都是西医病名,缺乏中医证的描述。这样的状况也让那些想要坚持辨证论治思想的中医们一筹莫展,只能是凭借对组方药物的了解与经验来用药。对此,中医临床专家们严正指出,正确使用中药注射剂:一要严格区别中医药学中的功能与西药的药理作用的概念,有人将中医的热证与西医的感染性炎症画等号,但在临床上,这个等号并不完全成立,套用化学药研究模式的中药药理作用与客观层次的中药功能是有区别的。二是要严格区分中医药学中主治与西医适应症的概念,混淆概念将直接导致临床用药失误。中药的治疗是“纠正偏性”,中药注射剂本身属什么药性,在药品说明书上是看不出来的,不了解中药其结果必然是盲目使用。
, 百拇医药
    很多中医专家认为,从药和证是否相符的角度来分析探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是解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之谜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当人们想要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因素一探究竟之时,令学者们更为举步维艰的是,在近年众多不良反应的文献报告中,有关中医的临床症状、舌脉表现等描述极其缺乏,以致无法判断选药是否合理。所以他们建议,规范医学期刊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格式,用中医术语写明病因病位、症状并与西医诊断并列。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因非常复杂,除了“中药西用”的临床因素之外,还存在临床使用中的影响因素,如配伍不当、输液选择不当、加药方法不当、滴注速度因素、超大剂量使用等。由于目前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分还不明确,所以可供医生参考的指标还十分有限。

    有资料显示,我国已有国家标准的上百种中药注射剂中,质量标准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标准有待提高。有些品种缺乏原料标准,有些品种可测成分含量低,甚至有些品种没有含量测定。由于相关基础研究工作的滞后,在我国最新出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也仅规定,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的主要成分应当基本清楚。针对这种情况,目前,有关部门对已有国家标准注射剂的指纹图谱研究工作正在有组织地加紧进行。
, http://www.100md.com
    多年从事药检工作的赖女士说,由于中药成分复杂,药理作用机理不甚明了,注射剂生产工艺又不尽严格,质量标准尚不能完全控制其内在的诸多成分,在这些不尽如人意的条件下,首先,质量标准中的安全性药理试验就应当担当起为不良反应把关的重任,但是,现行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的安全性药理试验中的热原、溶血、异常毒性,均不能反映致敏原。异常毒性试验只是一次性注射一定剂量的药并观察一段时间,不能反映药物的致敏性。所以,对于免皮试的、处方复杂的中药注射剂,将动物致敏试验列入质量标准是十分必要的。其次,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已有不良反应报告的品种进行调查,组织力量复核有关实验,澄清事实,对确实存在问题的应从速采取相应措施。如果致敏原属于纯度不够带进的杂质,或是降解、聚合产物,必须从生产工艺上保证除去已知致敏物质,从质量标准上对已知致敏物质作限量检查,并考核该药物的稳定性与已知致敏物质的关系。此外,研发人员应严格考证剂型的合理性,注射剂效果是否的确优于口服,尤其是静脉滴注,不光要有临床上的比较数据,还需要从生物利用度上证实注射给药的必要性。

    由于近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有上升趋势,有不少人对中药注射剂产生了抵触,甚至否定情绪,但作为医药工作者,我们应该科学地看待中药注射剂,不能因噎废食。以青霉素类药物为例,它们虽然变态反应极其严重,但其疗效确切且有关研究非常深入,并未影响到其临床地位。所以,切实做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基础研究工作才是为其正名的理智之举。, 百拇医药(和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