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23001
搭建学术平台 促进学术发展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2004年学术会议巡礼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81期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是目前全国惟一专门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中央级科研院所。该所本着“在改革中发展,在建设中发展,在开放中发展”的方针,以务实求真为理念,以继承创新为目标,全面推进学术开放。现对该所2004年主要主办或承办的8个学术会议或专题学术论坛作一个回顾。

    一、重铸中华医魂—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建设北京论坛

    重铸中华医魂-全国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建设北京论坛于2004年2月18日~20日在北京召开。该所与学科建设协作单位浙江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等共同举办本届论坛。来自行业内外二十几个科研、医疗、教学单位的代表及外国留学生等共60余人参加论坛。中医学家路志正、陆广莘等31名中外学者在大会做专题发言。论坛围绕学科理论建设、学科人才培养、学科发展思路,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哲学观念,证候及五运六气研究等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与会学者认为,中医学历数千年而存续至今,影响日益广泛,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罕见奇迹,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的一大贡献。中医学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体生命认识领域的具体体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领悟中医学理论精神实质的基本前提。迄今为止,中医学理论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科学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在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如果轻视或放弃了中医学理论的主导作用,也就是丢掉了中医学的根本和灵魂。进行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建设,是继承和发展中医学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关系到如何在医疗需求不断提高,科技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坚持自身医学特质,关系到如何建立自己的研究体系和学科制度,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 百拇医药
    与会学者指出,在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建设中,人才培养和理论建设是其根本任务,以人为本尤为重要。学科建设,首要任务就是在当代中医学人的头脑中深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学理论之根。同时,要在全面整理中医学理论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对中医学理论体系进行理论范畴梳理、理论源流考证、理论内涵阐发、理论外延界定,探索建构能够全面、系统、准确地阐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法则及其思维方式;思想内涵丰富、理论层次清楚、结构合理,便于现代学者理解、把握、交流、运用的思想逻辑体系。

    二、全国中医证候研究专家论坛

    2004年7月,由该所主办的“全国中医证候研究专家论坛”在北京召开。全国二十几个科研、医疗、教学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这次论坛的首席专家陆广莘研究员作为了题为“中医证候理论概念属人性质问题-从疾病医学教条统治下解放出来”的主题报告。

    陆广莘指出,中医学是在天人之际相互作用中,以人的健康生态和谐为目标,以对人的生生之气自我实现的健康能力和痊愈能力的认识,来决定其养生治疗实践和效果评价的医学。由于中、西医学对医学的认识和实践的目的以及目标对象这个“本”,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追求,从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医道”和各具特色的研究领域。21世纪的医学,不应当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内容,应该以人类的健康为研究方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医学也面临着从化学的医学观上升到生命的医学观,从生物医学模式上升到人类医学模式,从疾病的医学上升到健康医学,从对抗医学上升到生态医学的发展取向。中医学的“证”有四个层次:中医学对象实际的证、中医感官诊察所得的证、中医思维判断所得的证、中医学理论模型的证。辨证论治,是中医养生治病实践必求于本的诊疗思想,是根据对象特征生生之气的专门方法论,是一门生命之道的实践智慧学。
, 百拇医药
    此外,18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做专题学术报告,论题涉及“证候的自然哲学特征”、“开拓证本质研究的新思路”、“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中医体质与证候”、“病证结合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从古今辨证体系的比较谈中医证研究”等内容。会议就中医证候的概念与沿革,中医证候的特征、属性和本质,中医证候与藏象、病机、体质的关系,中医证候与疾病的关系,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问题以及中医证候研究的特点、难点、重点、切入点,如何吸收和借鉴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研究成果及可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三、第三届中医痰病研究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中医病因病机学术研讨会

    2004年8月,由该所主办的第三届中医痰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中医病因病机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召开。研讨会上,潘桂娟研究员在题为“中医痰病研究提纲”的报告中,论述了痰的概念、痰病的范畴、痰病证治研究的现状、痰病证治的特色优势、未来中医痰病证治研究的学术目标、重点任务、研究内容等。报告指出,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医学的交汇点;从中医学的发展历史来看,病因病机学理论的突破,往往不仅能够推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而且有可能促进从基础到临床整个中医药学术的进步,金元医学、明清医学的创新和发展即是典型例证。中医痰病证治研究的根本意义即在于此。
, 百拇医药
    在会上,20位会议代表围绕着痰病理论、临床各科疾病从痰论治经验、化痰药物的使用及病因病机其他内容做了大会发言,其中主要论题有“中医理论中的痰病”,“临证祛痰术”,“体质与痰证”,“中医痰病病名的内涵及临床诊断方法研究”,“无形之痰的泛化对中医理论创新的启示”,“气化、痰浊与衰老”,“痰的源流考证”,“从代谢综合征认识痰证的特点”,“脾虚证与痰证联系强度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研究”以及“中医学怪病多痰理论的研究与应用”等。

    四、首届全国五运六气学说研讨会

    2004年8月,首届全国五运六气学说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SARS专项课题“运用五运六气理论预测疫病流行的研究”课题组发起,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持会议筹备并与安徽中医学院共同举办。来自全国二十几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共4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围绕五运六气学说研究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专家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对《素问遗篇》“三年化疫”理论的发掘研究,到运用天文数据对太初元年干支纪年分歧的澄清;从对《黄帝内经》五运与六气推演格局的正本清源,到对运气学说发展沿革的剖析;或从气象数据对气候与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或从历代自然灾害的统计对五运六气的预测意义进行探讨;既有对SARS证候的运气分析,也有对运气学说研究现状的总结。
, http://www.100md.com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医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天文、历法、气象、物候、医学等多学科的学术内涵,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高体现,对疾病预测和临床治疗均具有非同寻常的指导意义,是中医药伟大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别具特色的珍宝。当前五运六气学说研究的重点,要突出方法学的建立。五运六气是一种动态的复杂变化,要掌握各运气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灵活地、辨证地分析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动态变化才能进行正确预测。要运用最先进的多学科技术数据和技术手段,深入研究,更好地揭示五运六气学说的科学内涵。要通过对五运六气的研究,进一步推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更好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五、第六届全国中医治则治法研究学术研讨会

    2004年9月,由该所主办,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学院、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院共同协办的“第六届全国中医治则治法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召开。来自全国近二十几个教学、科研、医疗机构的近80名学者参加会议。会上,有16名专家围绕中医治则治法基础理论研究、中医临床常见病治则治法研究、中医治则治法各家学说研究、中医治则治法基础实验研究作了学术报告。
, 百拇医药
    该所周超凡研究员就“中医治疗思想、治疗原则、治疗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作了主题报告。内蒙古医学院蒙医药学专家博·阿古拉教授作了有关蒙医传统疗法的报告。其他与会代表就“中医治则治法名词术语标准化”、“中医未病治疗”、“运气治则”等理论研究内容以及外感病、肝胆病、心系疾病、肺系疾病、脑外伤、产后病等疾病的中医治则治法等进行了学术交流。

    六、第三届中医睡眠医学学术研讨会

    2004年10月,由该所与上海市中医医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医睡眠医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有256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会议就中医学对睡眠与睡眠障碍的认识、中医药防治睡眠障碍的法则及其研究进展,现代治疗睡眠障碍的方法和手段等进行了多方面的交流。上海第十人民医院颜德馨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沈自尹教授、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张景行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刘保延研究员等20名专家学者,就当前和未来睡眠研究以及中医药防治睡眠障碍等各个领域的问题作了专题报告。
, 百拇医药
    七、第七届全国中医心病学术研讨会

    2004年10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心病学术专业和急诊分会胸痹学术专业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及河南安阳市中医院承办的“第七届全国中医心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安阳市召开。来自全国多家医疗、教学、科研单位的7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基础理论研究所胸痹急症研究室主任沈绍功在会上作了题为“心病与祛痰”的主题报告。与会学者围绕心病证治理论、临证观察与疗效评价、实验研究与机理探讨等各个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

    八、第三届国际传统医药大会基础研究论坛

    2004年11月,该所负责筹备并主持第三届国际传统医药大会基础研究论坛,来自国内外的代表近百人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有20余名代表作学术报告。其内容涉及中医理论建设与发展,中医古籍整理的现代方法和手段,中医名词术语规范化,现代化与国际化,中医运气学说研究,中医证候及治法研究,针灸经络研究,中医实验方法探索等不同领域。, 百拇医药(智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