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综合信息 > 信息00
编号:10523011
展现中医学光辉的立体画卷 解读六十集大型电视纪录片《黄帝内经》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81期
     六十集大型电视纪录片《黄帝内经》成功发行、文学脚本也同时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消息从花团锦簇的广州传来,给生活在严冬北京的我们带来了无限温暖和喜悦。作为这部电视纪录片专家委员会的成员和审片人之一,我禁不住要说几句心里话。

    《黄帝内经》是成书于2500多年前的一部中医典籍,也是中医学的看家书和代表作。它文字古朴艰涩,医理深奥难解,生老病死无题不及。虽然经过专家们以训诂、校勘、注释、翻译等诸多方式向白话方向的努力,使它不断进行着通俗化的转变,但至今连不少中医业内人士都不敢贸然言“读懂”二字。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能说个大概意思的也是鲜之又鲜。也正因为此,中医学的更深层次普及问题一直成为学术界困惑的难题。尽管不少人都在力图探索一条向普通民众展示《黄帝内经》的捷径,但一直还没有找到理想的答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以佘靖为总顾问、李俊德为总策划、王黎亚为总制片人、于江泓为总编导的一拨中医人和文化人结合而成的团队,经过周密谋划,独辟蹊径,以现代传媒的形式,用系列电视纪录廾深入浅出地揭示了这一中医古籍的真谛,通俗、形象、直观、立体地再现了中医学发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恢弘长卷。
, 百拇医药
    为了使他们的诠释具有说服力,《黄帝内经》摄制组的同志们不畏艰难险阻,爬山涉水,风餐露宿,足迹踏遍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行程8万余公里,访问数百处与中医药史传承有关的遗迹、遗址,获得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资料,诸如中国原始第一村的湖北长阳县钟离山、始祖黄帝的出生地甘肃清水县三皇沟、炎帝的出生地河南伊川县龙头沟、东汉魏伯阳的炼丹遗址浙江上虞市凤鸣山等,都随着他们的脚步进入了摄像机的视野之中。片中记录的广西凤山、巴马,四川成都、江油,陕西阳县,山东济宁,福建福清等地数十位百岁老人的生活经历,更给追求健康长寿的现代人注入了更多激情,再次表现了地域、环境、生态、气候与人们健康生存的关系,证实了《黄帝内经》所载“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科学内涵。作者还把大量的古今医案、医话贯穿于纪录片的始末,在表现中医学博大精深,古今医家高尚医德、高深医术的同时,表现了疾病与精神因素的客观关系,突出了中医学一贯重视的“以人为本”思想,为《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等的论断提供了佐证。
, 百拇医药
    从反复审片到系统观看全剧,这部每集25分钟、总时达32小时的长片,每次都给我以极大的感动和震撼,那百余位专家循循善诱的讲述,解说员那娓娓动听的解说,随着镜头的推拉转移全都融会在流动的画面之中、飘洒于优雅的乐曲中间,一下子拉近了人们与中医的距离,使人们对《黄帝内经》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欣赏电视片之后,再拿过文学脚本仔细玩味,作者那细腻的文笔、优美的语言,又会把人的思路带入一个个新的境界,《黄帝内经》的原理与现代生活中养生、防病、治疗、康复常识的组合,加上相关图片的溶入,进一步加深了读者的理解和印象。电视与脚本、影像与音乐、文字与图画,构成了一幕幕中医史话的交响曲。使人们在获得中医学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亨受。作者还别具匠心地把《黄帝内经》的原文附在文学脚本之后,既独立成篇,又是全书的构成内容,便于读者前后对照,圆满完成了对《黄帝内经》的创造性解读。

    还值得一提的是,出版电视片和文学脚本的广东音像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他们在策划、编辑、设计、装帧上都颇费了一番心思,有许多出新之处。前者使用的是书卷型的包装,把14张光盘镶入3册豪华的书函内,俨然3卷精美的古典巨著,摆到书柜里耀眼生辉;后者采用的是当前流行的小16开国际开版,用纸也相当考究,还着意设计了古香古色的套封,给人以庄重、严肃、大方、沉重的感觉,在无言中表现了《黄帝内经》的分量。

    看着画面,读着书,说不清是在温习中医的经典《黄帝内经》,还是在回归自然中聆听趣味的养生课。就连一些原本对中医了解不多的亲友看过之后也来了兴趣,他们对我说:“原以为中医学高深莫测,外行人难以接受。看了光盘,读了书,这种感觉发生了改变。原来中医说的都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事,与我们的健康生存关系如此密切。”他们的话更让人体会到了普及中医药知识的迫切感和重要性,领略到了大型纪录片《黄帝内经》的价值。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观众和读者都会欢迎它们的,因为它们说的都是关系老百姓健康长寿的身边事!, 百拇医药(温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