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院 > 医院动态
编号:10523766
为患者解除精神上的枷锁 记中日友好医院胡佩珍主任医师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2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85期
     人物链接 胡佩珍,女,1938年生,浙江人。现为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医学会身心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擅长诊治精神疾病,《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学》主编、《中医老年病学》副主编。

    胡佩珍大夫的很多病人都成为她的朋友,甚至成为莫逆之交、忘年之交,更有她的崇拜者。因为她不仅使患者从一蹶不振的状态中走出来,而且还把企图自杀的绝望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从美国回来的某夫妇,在国内开了一家高级酒楼,本来富足的日子过得很舒服。但夫人有一种严重的怪毛病,经常胸闷憋气,尤其是屋子里有热气时,马上就有死亡的恐惧感,到人多的地方容易昏厥过去,这让她非常苦恼。她在美国看过,回国后又在国内各大西医院看了一、二年,也没解决,病人就一直这么痛苦地生活了好多年,直到遇见了胡佩珍大夫,吃了一个月的药,才彻底地断了这个毛病,而且人的精神状态也非常好,人也变得很神气。再见到胡佩珍大夫时,胡佩珍大夫开玩笑地说:“你真是好了70%!”。她也开玩笑地纠正说:“不,是100%”。
, 百拇医药
    某公司财务总监,是个三十多岁的男青年,头一次来看病时拄着拐仗,穿着羽绒服,走步很吃力,对什么都漠然提不起精神。他总觉得自己浑身上下哪都难受,很难入睡,活着没意思。看病初期,胡佩珍大夫和这位患者共同度过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他经常给胡佩珍大夫打手机,每一次都不停地重复:“我难受得不行了,我烦得不能忍受,我出汗,无力,心跳……,不想活了”。胡佩珍大夫每一次都安慰他:“大多数病人都是这样的,不要紧张,你一定会挺过去的,没有大事的,西药吃了没有,汤药一定要认真吃,再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好起来的……”。胡佩珍大夫用抗抑郁、抗焦虑的方法使病人的症状渐渐减轻,后来这个年轻人对胡佩珍大夫笃信不已,即使不是为了看病,他也经常地溜达到胡佩珍大夫的诊室里。再后来,他就又变回了活蹦乱跳的小伙子,真正地过上了白领生活。

    胡佩珍大夫进入到诊治精神疾病的领域,是源于在日本的一次出诊。早在1995年,有一个日本老太太找胡佩珍大夫看病,儿女主诉老人很长时间都吃不下饭,整日躺在床上,胡佩珍大夫主要从增进饮食的角度给病人开了处方,第二天家属打电话来说患者自杀身亡。胡佩珍很震动,开始注意到临床上很多症状都与精神情绪有很大的关系,患者多情绪不好,打不起精神,失眠,身体各处疼痛,甚至对生活、对世界不感兴趣,有不想活的念头。其实,这其中很多都是情绪闹的病,而此种情况,又常常被忽视。于是,胡佩珍大夫决定进入到这个领域。
, 百拇医药
    胡佩珍大夫经常告诉自己的学生,对于自杀率很高的抑郁症患者,从情感上靠近患者,给患者一些良性的积极的帮助,让患者取得治病的信心和希望很重要。而在临床上,胡佩珍大夫也总能用开朗的、关心的积极态度与病人慢慢磨合,取得他们的信任,解开他们心里的结。

    为什么连父母、爱人、亲人、朋友都不相信的患者,会对素不相识的胡佩珍大夫敞开心扉呢?胡佩珍大夫告诉记者,这就是诊治精神疾患的大夫一定要有站在病人的角度和利益上的心态来与病人共同克服问题,要花费很长时间耐心地听病人倾诉,解释病是怎么回事,药怎么吃,有什么作用。虽然费一定时间和口舌,但这让病人感觉医生对自己非常关切,就有了希望,患者也就得到了治疗的机会,甚至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经过非常艰难的几次磨合后,患者和胡佩珍大夫建立了一种难得的信任关系,于是病人开始认真地吃药,后来病人盼着见胡佩珍大夫,追着胡佩珍大夫看病,追着听她的讲座,见了胡佩珍大夫就有信心,感觉病会好很多。

    胡佩珍大夫知道,许多人都不了解抑郁症病人的痛苦。抑郁症病人不仅承受着身体的痛苦,更忍受着精神的折磨。对于情绪低落、精神疲倦、对周围没有兴趣的病人需要的是热情的面孔和语言,绝不能是冷冰冰的医生。所以胡佩珍大夫很会用一种亲切感来感染和化解病人心中的结。
, 百拇医药
    对于抑郁症患者,中医的语言是一贴很好的心药,尤其是中医治病的方式就是一种很人文化的关怀。中医很重视情志为病,中西医结合确实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因为有些抑郁症患者有瞬间自杀的倾向,所以胡佩珍大夫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给所有患者,随时准备安慰每一位患者。同事们都称赞胡佩珍大夫对患者总是那样充满耐心、细心、热心,不管是在上班的路上,还是在医院的诊室旁、晚饭餐桌上,甚至在临睡前,只要有电话打进来,胡佩珍大夫都毫不犹豫地接听,于是,心理治疗开始了。等到患者感觉阳光灿烂了,生活美好了,兴趣也提高了,就能很快回归社会、回归家庭了。患者常和胡佩珍大夫开玩笑地说:“这个月的电话费我们来付哟!”

    胡佩珍大夫总是为陷于苦恼和绝望的病人带来希望和光明,每次患者来看病时,眼中分明是一种对亲人的期盼和感激。, 百拇医药(常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