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27661
温里方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30日 杏林在线
     (一)四逆汤《伤寒论》

    组成:熟附子9克 干姜9克 炙甘草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回阳救逆。

    主治:

    1. 少阴证, 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致的四肢厥逆,恶寒倦卧,神疲欲寐,下利清谷,腹中冷痛,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沉弱等证。

    2.误汗或大汗所致的亡阳证。

    方解:方中以附子大辛大热、温发阳气、祛散寒邪,为主药;辅以干姜温中散寒,协助附子回阳之力 ;佐以甘草温养阳气,并能缓和姜、附之过于燥烈,共成回阳救逆的方剂。

    临床应用:
, http://www.100md.com
    1.本方加人参,名四逆加人参汤,功能回阳复阴,适用于泄泻不止,大汗或大出血后的手足厥冷、脉细欲绝的证候。

    2.各种疾病发展到阳虚寒盛的休克期,或因虚脱所致的手足厥冷、心悸气短、脉沉弱者。

    3.本方常用于急性胃肠炎、小儿消化不良等剧烈吐泻所引起的末梢循环衰竭。

    注意事项:本方治四肢厥逆,属于阳虚阴盛之证。如四肢厥逆因于阳气内郁,不能外达四肢者,此乃四逆散证,非本方所宜。

    (二)理中汤《伤寒论》

    组成;人参6克(现用党参)干姜9克 炙甘草6克 白术12克。

    用法;水煎服,也可炼蜜为丸。

    功能;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 http://www.100md.com
    主治;脾胃虚寒证,症见腹痛、池泻清稀、呕吐、不渴、或腹满食少、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缓。

    方解 ;本方是治疗脾胃虚寒的常用方剂。方中以干姜温运中焦,祛散寒邪,恢复脾阳,为主药;辅以人参补气健脾,振奋脾胃功能;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而兼补脾和中,合用具有温中祛寒,补益脾胃的作用。

    临床应用:

    1.本方具有温中散寒,补益脾胃的作用,是一温补的方剂,适用于中焦虚寒所致之各种病证。以脉象沉细或迟缓,舌淡苔白滑,溲清便溏,畏寒肢冷为辩证要点。

    2.本方主要用于脾胃虚寒证。寒多者以干姜为主药;虚多者以人参为主药;虚寒俱甚者,则参、姜皆为主药。如泄泻较频,方中白术改用土炒,以增加涩肠止泻的作用。如虚寒较甚,而见面色晄白,手足不温,或昏睡露睛,可加熟附子,以加强温阳祛寒之力,名附子理中丸、或再加肉桂,名附桂理中丸,其补阳祛寒之力更大。
, http://www.100md.com
    3.本方用于中焦虚寒,如慢性胃炎、溃疡病、慢性结肠炎、胃下垂等。

    (三)真武汤《伤寒论》

    组成:熟附子6克 茯苓9克 白芍9克 白术6克 生姜9克

    用法; 加水600-800毫升,煮1-1.5小时, 中间再勿加生水,煮取200毫升,温服,100毫升,日服2次。

    功能;温阳利水。

    主治:

    1.脾肾阳虚,水气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肢体浮肿、四肢沉重、疼痛、恶寒、舌淡而润、苔白、脉沉细者。

    2. 发汗过多,阳气太虚,寒水内动, 水气凌心,而见心悸、头晕,身体振动而欲地,舌淡润,脉沉细者。
, 百拇医药
    方解:本方主要由于阳虚不能化水所致,故方中以附子大辛大热,温壮肾中阳气,以散在里之寒水为主药;辅以生姜温散水气,茯苓、白术健脾利水,白芍敛阴和里,并制熟附子、生姜之辛燥,使利水而不伤阴。肾阳不足、则气不化水、小便不利、肢体浮肿。本文温补脾肾,故能利水消肿,为温阳利水的主方。

    临床应用:

    1.急性肾炎水肿,心脏水肿而因脾肾阳虚者,可以本方为主,加减治疗。

    2.如脾肾阳虚 、痰饮上泛,咳嗽者,加五味子、 细辛、干姜;若小便自利应去茯苓;如见泄泻者应去白芍,加干姜。

    3.凡心力衰竭引起的眩晕、心悸、下肢乏困无力、面部浮肿、舌淡、脉沉细;或虚损病出现形寒怕寒、四肢不温、腰酸腿软、动则气喘、脉细迟弱者,均可酌情使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