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27234
中医药治疗2例癌性梗阻与吻合口梗阻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30日 杏林在线
     李培秀 (福州大学医院 福州 350002)

    1995年12月24日,作者收治1例终末期贲门癌梗阻病人;1998年5月1日,作者又收治1例中期贲门癌术后吻合口梗阻病人。2例不同原因的梗阻患者,均口服自拟的“三子开道汤”加减治疗,均获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林××,男,76岁,家住闽侯南屿。曾在某医院作过X线、B超、CT、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晚期贲门癌(腺癌),当时呈恶液质,伴贲门梗阻,不能进食流质,体质极度衰弱,由于不能手术也不能化疗或放疗,医院劝告患者出院。余诊时患者精神萎靡,瘦削如柴,语音低微,两眼下陷,口唇干紫,面色萎黄,上腹可触及6 cm×4 cm包块,质硬,不移动,腹部有移动性振水音,左锁骨上窝可触及0.8 cm×0.7 cm淋巴结1个,质硬,不移动,四肢冰冷,肌肉消瘦,失去弹性,舌质暗紫,舌苔黄腻,中有裂纹,脉细弱。中医病症,患者呈气血两虚、气滞血瘀痰结的状态。治疗上先给予补充营养物质并服自拟“三子开道汤”,由少到多地当茶频服。待梗阻逐渐消除之后,先由少量营养汤液多次饮服,再进到较多量的流质、半流质、直至软质饮食。“三子开道汤”由急性子、木鳖子、瓦楞子、旋复花、代赫石、威灵仙、姜黄、田三七、生晒参、五味子各10 g,瓜蒌、麦冬各20 g,组成水煎2次,混合频服。经服1 d后,患者自觉饮食顺畅,以后逐天改善,逐天加大服量,1周之后,患者能喝流质,3周之后能进半流质,1个月后,能进软食。在第3个月梗阻完全消除后,改服“健脾化结汤”,生晒参、白术、莪术、枸杞子、女贞子、补骨脂、姜半夏、旋复花、厚朴、陈皮、木香、鸡内金、焦三仙、姜黄、田三七各10 g,水蛭6 g、蜈蚣3条、党参、黄芪、茯苓、生地、熟地、瓜蒌、半枝莲、海藻、夏枯草、重楼各15 g、薏苡仁、牡蛎各30 g,随症加减。服“健脾化结汤”后,饮食量逐渐增加,体质逐渐好转,单用中药方剂治疗1年零9 d期间,未使用西药治疗,梗阻症状在1个月之内改善。患者于1997年初死亡。
, http://www.100md.com
    例2,王××,男,60岁,连江尖墩人。在某医院作过胃镜活检,诊为(贲门)腺癌。于1998年4月9日在医院施行贲门癌根治切除术。术中见胃小弯一溃疡型癌肿,直径约2.5 cm,浸及浆膜层,癌肿浸致贲门口狭窄、僵硬。术后病理报告:胃贲门溃疡型腺癌,累及浆膜及浆膜下层,摘取淋巴结(一)。由于患者经济困难不作化疗,未待切口愈合于5月1日自动要求出院,在当天下午转到我院外科,要求继续治疗还有5 cm长未愈合的感染切口,与术后发生的吻合口狭窄梗阻。住院时查见患者仅能缓慢地进食少量米汤,不能进食半流质食物,经过钡餐透视,见钡剂通过吻合口受阻呈细条状,下流缓慢,估计吻合口仅有0.5 cm口径,西医病情属于Ⅱ期贲门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狭窄梗阻及切口缝合术后部分感染。术后患者主诉:上腹堵塞感,不能进食流质,只能慢喝少量汤水,全身疲乏无力。有粘稠痰逆,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沉弱。中医症属“噎膈”。在住院21 d期间主用“三子开道汤”配合西药抗菌消炎治疗,先锋5号3 g+地塞米松10 mg溶于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 ml中每天静滴1次,另加青霉素160万u,肌注,1日2次,切口部分感染经过19 d治疗完全Ⅱ期愈合,吻合口梗阻经过16 d治疗,完全治愈。出院至今一直坚持服用“健脾化结汤”,今年8月22日患者到某医院作B超检查肝胆胰腺肾,及胸透与胃肠钡餐透视,均无发现转移癌灶,吻合口已扩大至2.5 cm(原有钡透仅有0.5cm)。对感染切口每天换药1次。患者目前情况良好。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 .1 胃癌(包括贲门癌)中医属“噎膈”,患者症现正虚邪盛,局部脾虚邪实。在有梗阻情况下,首先要消除梗阻,“三子开道汤”中使用了多种既有抑杀胃癌、又有理气降逆与化结通络的药物:如急性子、瓦楞子、木鳖子、旋复花、代赫石、灵仙、姜黄、田三七等,再适当配合大补元气与生津润肠的增效药物,如生晒参、麦冬、瓜蒌、五味子等,两类药物配合能起相互增效作用。由于前者加强局部攻伐,后者加强全身免疫调节,并减低前者对人体的副毒作用,所以能收到较好疗效。

    2.2 中药方剂疗法,按照现代科学理论评价,实质上就是一种既有全身免疫治疗、又有局部联合化疗的作用。如人参、黄芪、仙灵脾、何首乌、刺五加等中药,均能全面有效地提高全身免疫功能,如健脾汤与补肾汤,也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使用这些中药与方剂,等于进行免疫治疗。使用了多种抑癌中药,也等于实行了化学药物联合治疗。使用高效的中药方剂治疗肿瘤,不仅对早期肿瘤有较好疗效,对中晚期肿瘤也有较好的疗效[1、2]。

    参考文献:

    [1]汤钊猷主编.现代肿瘤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4.392

    [2]黄泰康主编.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