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综合信息 > 信息00
编号:10527839
走进上海中医药博物馆 体味传统医药文化气息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13日 中国中药材GAP网
     作者:叶启晓 周 颖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05-2-3报道

    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中医药大学新校区,耸立着一座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独特建筑风格的博物馆,这就是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新馆。她不仅浓缩了中华医史的恢宏场景,展现了几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而且吸引着众多国内外观众,成为上海浦东一个重要的参观景点。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中医药博物馆,它是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标本馆和校史陈列馆三部分组成。创建于1938年的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中医史专业博物馆,由著名中国医史学家王吉民任馆长。1951年中华医学会迁京,医史博物馆划属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1959年划归上海中医学院。2004年该馆随上海中医药大学迁往浦东新校区内。中药标本馆建于1958年,收藏各类中草药标本数千件;校史陈列馆建于2004年,收藏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有关的史料实物700余件。该馆建筑面积6413平方米,陈展面积约4000平方米,设有9个展区和科普活动室、图书资料室、多功能讲演厅、文物库房、多媒体演示教学设施等。一些前来参观的游客有的在电子触摸屏前查阅资料,有的在观看中医药文物,有的在欣赏建筑造型。
, 百拇医药
    走进大厅观众可以看到,沿中轴线铺就的一条铸铜板的浮雕廊道,以艺术的语言抽象而含蓄地述说了中国医学由起源到发展的漫长岁月和奔向未来的光明前景;大厅中心的艺术造型,在地方天圆间用动静不同的手法,分别创造出旋转的阴阳和井然有序的五行(木火土金水),表现了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正面的通壁浮雕,以医籍善本中的字段为铺垫,用刻阴开阳的手法,先塑雕出遒劲有力的三个大字“精气神”,再用阳雕金字反排,含蓄地表述了三者间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序厅两侧的六块大型石板浮雕则铭刻了中医史上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寓示着中国医学历史的渊源和理论发展的足迹。序厅里擎起天花板的圆柱用淡黄色乳钉与八卦纹装饰,更增添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厅中的灯光照明则与每组艺术部件和谐布置,互相配合,形成高低光、背景光、辅助光和镭射光,使观众一进入序厅,就体验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二楼有专题馆和中医科教馆,参观者在深入了解中药方剂、针灸推拿、养生康复和中医文化专题内容的同时,还能亲身感知16种主要中医脉象和亲手点击或触摸人体模型的经络腧穴,明了其体位与功效;若有兴致,观众也可以亲自操纵仪器检测人体脉象并操练中医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
, 百拇医药
    拾阶而上,三楼西区的上海中医大校史馆不仅是新中国中医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缩影,也是中医教育人才辈出,科研成就硕果累累的真实写照。东区的中药标本馆更是琳琅满目,异彩纷呈,各类珍贵中药的原药材、浸制标本、剥制标本、腊叶标本、药材饮片以及中成药、名优药和保健制品等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如同走进中药的世界。

    整个展览共展出了数千件与中华民族医药卫生活动相关的文物藏品、史料文献、中草药实物标本和艺术品等,时间上涵盖了从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万余年历史。其中史前社会的砭石与骨针,秦下水道管,汉墓出土的香料药物,晋王丹虎墓出土的丹药丸,唐三彩脉枕,宋八卦串铃,元代大药坛,明代熏器和清乾隆御制小铜人,以及各种珍贵医籍善本、几朝御医名医遗珍、医家传世艺术品和稀贵中药标本等,都是罕见之瑰宝。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设计别具一格。从外观看,新馆以园方柱几何体的组合来表现传统理念与现代思潮的有机融合。从内部看,宽敞明亮的展厅,错落有致的展品,协调搭配的色调,明暗衬托的光线,加之“唐太医署”和“宋赵太丞家”两处场景的设置,使得展览的艺术效果与中医文化的丰富内涵相得益彰。尤其是展览序厅的设计最富特色,整体建筑既富丽堂皇,艺术创作与主题内容又水乳交融,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理论的哲学思想。

    据悉,2004年上海市政府将中医药博物馆建设列入科普教育基地改造项目。该馆建成开放以来,既为上海增添了高品味的文化艺术展示场所,也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进中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友谊发挥着重要作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