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1993年第3期
编号:10693403
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论治体会
http://www.100md.com 1993年7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3年第3期
     福建省建瓯市中医院 福建省建瓯市 353100

    项目负责人:朱维灿

    收稿日期 1992-12-15 修回日期 1993-04-17

    主题词 胃炎,萎缩性/诊断;胃炎,萎缩性/治疗;脾虚;辨证分型

    Subject headings gastritis, atrophic/diagnosis; gastritis,atrophic/therapy; spleen deficincy; syndrome differ classification

    朱维灿.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论治体会.新消化病学杂志,1993;1(3):185-186
, 百拇医药
    我院从1988-5/1990-05对5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5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男42例,女10例,40岁以下12例,41岁以上40例. 本组病例全部经纤维内镜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 其中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8例,轻度4例. 中度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4例,轻度16例,中度28例. 中医辨证分型为:脾胃虚寒型20例,脾虚气滞型28例,脾虚湿热型4例. 脾胃虚寒型20例中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轻度)4例,轻度萎缩性胃炎16例. 脾虚气滞型28例中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中度)4例,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24例,伴小灶性肠化6例. 脾虚湿热型4例均为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小灶性肠化. 全部病例均用中药治疗.

    1.2 方法
, 百拇医药
    1.2.1 脾胃虚寒型 脾胃虚弱,或久病脾胃受损,致中焦虚寒,胃络失于温煦. 临床特点: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口淡乏味,呕恶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脉虚或沉细. 治法:温养脾胃.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 灸黄芪30g,桂枝6g,酒白芍12g,大枣10g,生姜10g,炙甘草3g,广木香6g(后入),吴茱萸5g.

    1.2.2 脾虚气滞型 脾弱肝旺,木旺乘土,胃府受损,致脾虚气滞. 临床特点:胃脘疼痛,胀闷不舒,进食则胀甚,嗳气呕恶,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弦细. 治法:健脾理气. 方药: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 党参15g,白术10g,甘草3g,柴胡6g,枳实10g,白芍10g,广木香10g(后入),佛手片10g.

    1.2.3 脾虚湿热型 脾虚生湿,湿郁化热,湿热内蕴中焦胃府. 临床特点:胃脘满闷热痛,嗳气纳少,嘈杂泛酸,舌淡红苔黄腻,脉细滑数. 治法:清化湿热. 方药:四君子汤合香连丸加减. 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广木香10g(后入),川黄连5g,黄芩6g,姜半夏6g. 以上各型均以30d为1个疗程,主要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再巩固治疗1wk后,进行内镜复查来观察分析治疗结果.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内镜检查转为浅表性胃炎. 显效:两三个主要症状消失,内镜检查胃粘膜炎症范围明显缩小. 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或减少. 内镜检查胃粘膜炎症范围缩小或程度减轻. 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剧,内镜检查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52例中疗程最短27d,最长4个疗程,平均74.5d. 治愈6例,占11.5%,显效14例,占26.9%,有效24例,占46.2%;无效8例,占15.4%;总有效率84.6%. 脾胃虚寒20例中治愈4例,占20%,显效4例,占20%;有效12例,占60%;脾虚气滞型28例中,治愈2例,占7.2%;显效10例,占35.7%;有效10例,占35.7%,无效6例,占21.4%;脾虚湿热型4例中有效2例,占50%;无效2例;占50%.

    3 讨论

    中医认为,脾胃虚弱,纳运失常,气血乏源,胃府失去濡养,正气不足,邪气容易侵犯胃府而产生脾胃虚寒,脾虚气滞、脾虚湿热等标实本虚、虚实夹杂之证,因此可以认为萎缩性胃炎是由于脾胃虚弱,胃粘膜屏障功能低下,邪气侵犯胃府而发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健脾益气,扶正祛邪来提高免疫力,增强胃粘膜屏障功能及组织修复能力达到治疗的目的. 根据临床观察和众多文献报道,健脾益气的黄芪建中汤、四君子汤等方药,确有增强和调整胃肠道的消化 、吸收及分泌和运动功能,加强机体的能量代谢,改善胃肠道的病理变化,促进腺体的再生,炎症的消失. 因此我们在临床上以黄芪建中汤和四君子汤为基本方,辨证分型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