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1993年第4期
编号:10693422
急性病毒性肝炎胆囊壁增厚的超声研究
http://www.100md.com 1993年10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3年第4期
     河南省博爱县县医院 454450

    崔发利,男,1962-07-25生,内科主治医师. 擅长消化内科专业,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项目负责人:崔发利,454450,河南省博爱县县医院.

    收稿日期 1992-12-24

    摘 要1990-02/1992-05既往无胆囊炎史、同时不伴其他疾病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98例,胆 囊B超发现有胆囊壁增厚者67例(68.4%). 其中急性期患者42例,重、中度增厚39例(92.8%);恢复期25例中,重、中度增厚者5例(20.0%),二者差异显著(P<0.01). 所有病例 均未见结石. 同时做肝功能、发现急性期患者ALT值的高低与胆囊壁增厚程度间无明显相关(P>0.05). 说明急性病毒性肝炎时胆囊B超声象图的改变与肝炎的病期有明显相关性. 推测改变是由于肝炎病毒对胆囊的直接损伤、肝炎时胆汁酸成分改变对胆囊的损伤及免疫因素的作用等,使胆囊运动功能异常,胆囊壁水肿、增厚,从而出现B超声象图的改变. 此改变可作为病毒性肝炎患者病程分期的一个辅助指标. 对其处理,不必常规应用抗生素.
, http://www.100md.com
    主题词 肝炎,病毒性;胆囊/病理学;胆囊/超声检查

    

    Subject headings
hepatitis, viral; gallbladder/pathology; gallbladder/ultrasonography

    崔发利,成红宇.急性病毒性肝炎胆囊壁增厚的超声研究.新消化病学杂志,1993;1(4):219

    0 引言

    我们在临床上发现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B超声像图往往伴有异常改变. 为了解此改变与急性病毒性肝炎之间的关系,我们于199002/?199205间对98例既往无胆囊炎史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B超声像图进行了观察,分析如下.
, 百拇医药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于1990-02/1992-05月间既往无胆囊炎史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98例,男65例,女33例,年龄5岁~64岁,发热33例,热程在2d~17d,T37.5~38.5. 巩膜及皮肤黄染者7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纳差、恶心、厌油、肝区胀痛不适及肝区叩痛征. 莫菲征及B超探头 莫菲征均阴性. 血清ALT41~100U26例,101~200U35例,>200U14例. 诊断依据1984年南宁会议标准. 所有病例均不伴有其他疾病. 治疗期间均未用抗生素.

    1.2 方法 B型超声仪为日本东芝SAL-38B凸阵实时超声显象仪,探头频率为3.75MHZ. 受试者均禁食10h以上,上午取仰卧位及左侧卧位检查,肝功检查在B超检查当天或前后1d进行. 胆囊B超声象图的改变程度分为重度改变:胆囊壁增厚至10mm以上,胆囊腔内径减少至3mm以下,囊内仅见少量胆汁或无胆汁回声,透声极差;中度改变:胆囊壁厚在6mm~10mm间,囊腔内径在3mm~15mm间,透声差;轻度改变:胆囊壁略毛糙,胆囊腔内径在15mm~35mm间,透声尚可.
, 百拇医药
    2 结果

    在98例中,胆囊声像图有异常改变者67例(68.4%). 其中急性期患者42例,胆囊重、中度改变者39例(928%);恢复期患者25例,胆囊重、中度改变者5例(20.0%),二者差异明显(P<0.01). 42例急性期患者ALT值的高低与胆囊改变程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 另外在42例急性期患者中,有29例在病程至恢复期时复查B超,胆囊改变由重、中度转为轻度者24例,其余的5例中有3例在第2次B超检查后15d~20d第3次复查,均转为轻度. 余2例未复查. 所有病例B超检查期间均未发现结石.

    3 讨论

    肝脏与胆囊的解剖关系密切,功能协调. 在病理状态下,二者亦常相互影响或互为因果 [1]. 因此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时,胆囊可能会出现相关改变. Ekberg et al[2]的研究也证实,上腹部急性炎症如肝炎、胰腺炎以及盲肠后位阑尾炎等,B超下胆囊可出现增大、壁增厚和部分囊壁低回声,也可表现为一相对高回声层内低回声区(双边征). 他们的研究未能区别这二者的差别. 目前此类资料尚不多[3]. 本文98例中,胆囊B超声象图有异常改变者占68.4%,与朱迎春[4]观察结果相近. 本组观察结果表明,急性病毒性肝炎时胆囊B超声像图确有改变. 其改变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程度不同,差异显著(P<0.01),即急性期其改变较重,随着肝炎病情好转进入恢复期,其改变也由重转轻. 说明胆囊的改变程度与肝炎的病期有相关性. 而在急性期,其改变程度与血清ALT无明显相关性(P>0.05). 我们推测其异常改变的机制是由于肝炎病毒对胆囊的直接损伤、肝炎时胆汁酸成分改变对胆囊的损伤及免疫因素的作用等,使胆囊运动功能异常,胆囊壁水肿、增厚,从而出现胆囊B超声象图的改变.我们认为,动态观察急性病毒性肝炎时胆囊B超声象图的改变,可作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病程分期的一个辅助指标,有临床价值,并有助于防止临床误诊. 对此改变的处理,我们认为仅针对肝炎进行治疗即可,随着肝炎病情好转,胆囊的改变亦渐恢复. 如没有确切的细菌感染征象,不必应用抗生素.
, 百拇医药
    4 参考文献1 过晋源.内科讲座—肝、胆胰疾病.第5卷.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325-328

    2 Ekberg O,Weiber S.The clinical Importance of a Thickwalled, Tender Gall bladder without

    Stones on Uitrasonography.Clinical Radiology, 1991;44:38-41

    3 张沈琦,郑国民,俞淑梅.急性病毒性甲型肝炎100例胆囊B超声像图及其临床特征.实用内科杂志,1993;12(3):133-134

    4 朱迎春.病毒性肝炎74例胆囊声像图变化的临床分析.中华传染病学杂志,1989;7(3):17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