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1996年第7期
编号:10694436
甘氨胆酸诊断肝病的价值
http://www.100md.com 1996年7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6年第7期
     河北省沧州市 1卫生学校 2中心医院 061001

    项目负责人
张宗英,061001,河北省沧州市 ,卫生学校 收搞日期 1995-08-11

    Subject headings glycocholic acid/blood heopatitis/blood liver cirrhosis/blood liver neoplasms/blood

    

    主题词
甘胆酸/血液;肝炎/血液;肝硬化/血液;肝肿瘤/血液

    张宗英,侯振江,王秀文.甘氨胆酸诊断肝病的价值.新消化病学杂志,1996;4(7):395-396
, http://www.100md.com
    胆汁酸是胆固醇在肝内分解以及在肠-肝循环中的一组代谢产物,包括胆酸、鹅脱氧胆酸、脱氧胆酸及石胆酸等,其中胆酸在肝内与甘氨酸结合生成甘氨胆酸(CG),然后随胆汁排入肠道,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在正常情况下,肝脏能有效地摄取CG,溢入体循环中者不足1%,因而外周血中CG含量甚微,空腹血清CG(SCG)低于2500μg/L[1].当肝细胞受损或胆汁郁滞时,肝脏对CG的摄取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导致SCG含量增高,因此SCG是评价肝功能的敏感指标.

    1 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

    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患者SCG明显升高,其阳性率均在80%以上,依次为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肝硬变>慢性迁延性肝炎.当弥漫性肝损伤时,SCG水平与肝脏病变范围及程度密切相关.急性肝炎、慢活肝及重症肝炎患者,由于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血清中CG与ALT同时升高,但以SCG升高更敏感,幅度更大[2].11例肝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的混合性肝硬变、肝性腹水患者13例次SCG检测值为10855-66328μg/L,阳性率为100%.Mannes[3]报道,29例经病理或手术证实的ALT正常的肝炎后肝硬变患者,其空腹及餐后SCG阳性率分别为93%和97%,而其余肝功能试验的阳性率在69%以下.吴玉娥等[4]报道80例肝炎后肝硬变患者空腹SCG异常率为92.5%,按Child改良法病情分级分组比较,B组患者SCG含量明显高于A组,提示该项指标在反映肝损伤方面不仅敏感性高,而且可反映其损伤程度.急性肝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发现,SCG的变化与ALT,GGT和血清总胆红素(STB)呈正相关,但SCG的恢复较ALT和STB为迟,显示在反映残存病变方面SCG优于ALT,STB.丙型肝炎患者虽然症状较轻,但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已经改变[5].这些改变常规肝功能试验不能检出,只有测其SCG才能显示[6].
, 百拇医药
    近年来众多学者认为,餐后2h测定CG较空腹时更敏感.当肝脏摄取CG或清除CG功能轻度下降时,空腹CG可能正常.而餐后2h肝脏负担最大,易出现SCG升高,故检测其值更有意义.姜利国等对28例空腹与餐后SCG相关性研究发现,空腹SCG阳性率为32.1%,餐后则高达67.9%(P<0.01),其中21例空腹SCG正常和稍高正常者,试餐后有12例增高.因此,对空腹CG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可疑患者,宜进行餐后SCG测定,可提高轻型肝病的检出率.

    2 判断急性肝炎的病情及预后

    张守仁等[7]报道47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黄疸期ALT 与SCG阳性率均为100%;恢复期常规肝功能指标多降至正常,ALT转阴率为97.9%,而SCG仅为46.7%,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50%以上的急性肝炎患者常规肝功能试验恢复正常,ALT转为阴性作为治愈出院者,而SCG仍高于正常,提示肝脏仍有实质性损伤.因此有必要将SCG是否恢复正常作为治愈出院的标准.根据SCG进行适当调整或定期随访观察,有助于急性肝炎的病情监测.多数资料显示,急性肝炎在其恢复过程中SCG持续升高,提示预后不良,有发展为慢性肝炎的可能,尤其在乙肝中更为常见.
, 百拇医药
    3 判断慢性肝炎的活动程度及其鉴别诊断

    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常规肝功能指标及组织学检查均未明显异常改变,而SCG升高可作为肝炎活动或复发的早期敏感指标.有资料报道,慢性肝炎病情稳定持续缓解组(A组)及停药后复发组(B组),当组织学检查无肝炎活动证据时,A组SCG在正常或正常值的2倍以内,而B组大部分在正常值的2倍以上.说明SCG可提示疾病缓解抑或复发.动态观察显示,疾病复发时SCG升高早于ALT升高.因此,SCG测定是监测慢性肝炎的较好指标,并可避免肝活检的创伤性检查.慢性活动性肝炎CG的增高程度和频率均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1].故SCG测定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酒精性肝病患者由于肝细胞摄取和排泄功能受影响较少,无论空腹或餐后SCG均正常,而CGT则因位于肝细胞胞浆中的微粒体部分而显著升高,反映了光面内质网的增生,这对鉴别酒精性肝病有一定价值.80例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患者空腹血清胆汁酸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升高的幅度较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为低[8].因此检测急性期空腹胆汁酸,对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可能有价值.
, 百拇医药
    4 判断肝硬变的预后

    Mannes[3]对76例肝硬变患者随访1年,以比较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以及按Child分级与SCG含量对肝硬变预后的意义,发现在各项指标中,SCG是预测肝硬变预后的最好指标.按患者SCG升高程度分类,对肝硬变死亡率的预测与Child分类法结果相似.任成山等[9]对106例肝硬变患者SCG含量的测定,并随访1年.依SCG含量升高的程度,对病死率预测与Child分级比较,SCG<10μmol/L,提示预后良好,45例中仅5例(11.1%)于1年内死亡,与Child A级的25例中2例(8.0%)死亡相近.SCG>20μmol/L则预后较差,32例中有22例(68.8%)在1年内死亡,近似于Chind C级的33例有24例(72.7%)死亡.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SCG和Child分级的11个变量进行多元分析,只有SCG最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可能是由于胆酸升高与肝功能衰竭的关系比其它指标更为密切.因此,SCG测定是判断肝硬变预后的良好指标.
, http://www.100md.com
    5 反映肝病的严重程度

    Ferracis[10]报道SCG和ALT对严重肝病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章华础等进一步研究发现,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SCG的阳性率均为100%,而ALT的阳性率分别为73.7%和50%.不仅证明SCG测定对严重肝病的诊断优于常规肝功能试验,且在临床上起到决定性作用.Jara

    等[11]对病理证实的慢性持续性肝炎检测结果显示,常规肝功能的阳性率在8%-72%,而SCG的阳性率达100%,且重症肝炎SCG升高幅度明显高于ALT.

    6 诊断肝癌的辅助指标
, http://www.100md.com
    骆绳祖等报道,106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AFP和SCG的阳性率分别为78.3%和85.8%,表明SCG对PHC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SCG与AFP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有待于探讨.

    综上所述,SCG测定是反映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的敏感指标,对疾病的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鉴别慢活肝与慢迁肝,判定慢性活动性肝炎病变的发展或缓解,监测疗效及复发和肝癌的诊断等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7 参考文献

    1 尹伯元.放射免疫分析在医学中的应用.第1版.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1:53-54

    2 袁爱力,刘为纹,罗元辉,等.胆酸试验对肝胆胰疾病诊断价值的再探讨.中华内科杂志,1985;24(7):398-400
, 百拇医药
    3 Mannes GA. Increased serum bile acid in cirrhosis with normal treasaminase. Digestion, 1982;25(3):217-221

    4 吴玉娥.80例肝硬变患者空腹血清甘氨胆酸测定及分析.陕西医学杂志,1992;21(5):271-272

    5 胡克勤.丙型肝炎研究现状.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1;18(1):9-12

    6 王加银.224例肝病患者血清甘胆酸测定结果分析.临床检验杂志,1993;11(4):199

    7 杨永清,肖祥熊.放射免疫分析的正常和异常值.第1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119-121

    8 陶世文.戊型肝炎患者空腹血清胆汁酸的放射免疫测定.新疆医学,1992;22(1):10-11
, http://www.100md.com
    9 任成山,徐纬申,胡杨滕,等.血清甘胆酸含量对肝硬变预后的意义.中华内科杂志,1992;31(3):170

    10 Ferracis R. Diganostic value of serum bile acid and rotine liver function test in hepatobiliary disease. Dig Dis Sci, 1983;28(2):129-134

    11 Jara P. Serum bile acid levels in children with chronic persistent hepatitis and chronic aggressive hepatitis. Digestion,1983;27(1):81-85, 百拇医药(张宗英 1 侯振江 1 王秀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