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1997年第7期
编号:10694961
胃粘膜肥大细胞在幽门螺杆菌致病中的作用研究
http://www.100md.com 1997年7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7年第7期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 广东省广州市 510515

    项目负责人 徐克强,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 广东省广州市 510515收搞日期 1997-04-25

    摘 要目的 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存在高滴度的抗Hp-IgE抗体,推论MC可能在Hp的发病中起着某种作用.

    方法 共58例,男47例,女11例,诊断十二指肠溃疡(DU)23例,红斑渗出性胃炎35例,其中糜烂性胃炎8例. 内镜作出诊断后取窦体部活检,分别作组织病理学(HE染色)及Hp检查. MC计数: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一抗采用抗MC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AA1(英国Dr. AF Walls惠赠),ABC试剂盒购自Vector公司(美国). 采用10% Formalin固定之活检标本常规制片,按ABC法常规操作. 采用显微计数尺,分别计算粘膜及粘膜下的完整MC和脱颗粒MC数,每片连续计数10个高倍视野的MC数目,结果以个数/mm2表示. 各样本间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
23例DU中Hp阳性率73.9%;35例胃炎中Hp阳性率52.2%. 组织病理学诊断轻度炎症30例,其中活动性炎4例,非活动性炎26例;中度炎症22例,其中活动性炎15例,非活动性炎7例;重度炎症3例,均为活动性炎. MC在镜下呈棕色,清晰可辨,未脱颗粒者细胞完整,胞质均匀,胞膜清晰,脱颗粒者则胞膜破溃,颗粒呈喷射状泻出,细胞形状不规则. MC存在于粘膜的各层,但形态稍有差异. 位于粘膜下层者细胞较大,染色较深,核呈卵圆形;而位于粘膜内者细胞核可呈分叶状. MC计数在Hp阳性和Hp阴性组间无明显差别(106/mm2 vs 98/mm2,P>0.05),但前者粘膜内MC脱颗粒者多于后者(23% vs 33%,P<0.01). MC计数与粘膜炎症程度无明显关系,但在活动性炎症时MC计数显著多于非活动性炎症组(124/mm2 vs 82/mm2,P<0.05). 各病变组间MC计数也无显著差异.

    结论 早在1982年就有人提出DU的发生可能与免疫学机制有关. 研究发现,胃内MC可始动IgE介导的超敏反应,而导致胃粘膜损伤. 而在溃疡边缘的胃粘膜中含丰富的活化的MC和含IgE的免疫细胞,Hp可刺激大鼠MC加强组胺释放;Hp提取液也可通过促使MC脱颗粒而引发粘膜急性炎症. 上述事实提示MC可能在Hp引起的粘膜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本文发现Hp阳性与Hp阴性的胃粘膜间MC计数无明显差别,但前者脱颗粒的MC显著增多,提示MC的脱颗粒而非MC数量与Hp感染有关,此外,在活动性炎症时MC较非活动性炎症时多,提示MC可能在Hp相关炎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MC的染色一直采用一些化学染料,但这些方法特异性差,而影响对结果的解释. AA1单抗仅可使MC着色,为MC的特异性标志物,适用于常规病理制片中MC结构的显示.

    

    主题词
胃粘膜 组胺 螺杆菌感染

    徐克强,张万岱,周殿元,王继德,张亚历,林唤健.胃粘膜肥大细胞在幽门螺杆菌致病中的作用研究.新消化病学杂志,1997;5(7):44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