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52902
中医“乙癸同源”是何意
http://www.100md.com 2000年3月13日 《家庭医生报》 2000年第11期(总第735期 2000.03.13)
     中医的“乙癸同源”又称肝肾同源,是古人把脏腑和天干相配合而言,乙属木,属肝;癸属水,属肾,故名。其意有以下几点:

    1、生理上:肾属水,水能生木,肝肾具有相互滋养的关系。肝肾同属下焦,肝藏血,肾藏精,肝血可以转化为肾精,肾精又可以滋养肝血,精血相互转化,同盛同衰。肝又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主动、主升,肝的疏泄条达与调节血量的功能,皆有赖于肾水的滋养,同样肾精的再生物质来源,又必须通过肝的疏泄而入藏于肾,故说乙癸同源。

    2、病理上:如果肾阴(精)不足,则不能滋养肝血,肝失柔养,就会出现眩晕、头痛、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等症状。这种病理现象,临床称为肝肾阴虚。若肾阴不足导致肝阳上亢,可出现头痛头晕、烦躁易怒、口苦脉弦等症状;若温邪久羁下焦,阴枯液竭,往往易导致内风妄动,上窜脑户,则出现晕厥,横窜经脉,则手足瘛 ,这种病理现象,临床上称为水不涵木。同样,肝阳上亢,经久失治,亦可下劫肾阴,而出现遗精、腰痛、耳鸣等肾虚的症状。故称乙癸同源。

    3、治疗上:临床上体现肝肾同治法则。如肝肾阴虚的眩晕、腰酸、五心烦热等,治宜滋肾养肝并行,方如六味地黄丸、枸菊地黄丸、左归丸之类。若因肾精不足,水不涵木,导致下虚上实,水亏木旺,而出现中风、眩晕,甚则惊厥、瘛 者,正如叶天士所谓“肾液不营,肝风乃张”。这种动风症状,主要是肾阴不足,肝失所养,故应滋阴潜阳以熄风,常用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之类治之。所有这些都是在“乙癸同源”的理论指导下的治本之法。

    因此,乙癸同源不但在生理、病理上阐明了其密切的联系,而且在治疗上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长期以来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辨证论治。, http://www.100md.com(李水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