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52415
当你的孩子打针以后
http://www.100md.com 2000年6月5日 《家庭医生报》 2000年第23期(总第747期 2000.06.05)
     孩子生病打针以后,细心的母亲常常会在注射部位采用按揉、局部热敷的方法,以减轻孩子局部的痛苦。这种“关心”从医学角度来说是不妥当的。这样做,会使毛细血管扩张,加重局部毛细血管出血,严重者可导致血肿。在按揉和热敷过程中,一般都不会将手或毛巾消毒,还有可能导致病菌进入针眼和已扩张的毛细血管,引起化脓性炎症。如果接受注射的孩子病情较重,抵抗力下降,由此可能引起臀部深部感染,出现病菌侵入血液的败血症。所以,孩子打针以后,好心的母亲千万不要去按揉或热敷局部。如需使用上述方法,至少都要在注射后12小时,并在局部消毒后轻轻进行。

    另一种情况则与上述相反,母亲由于过分相信药物的治疗作用,对孩子局部疼痛持“马大哈”的态度:反正打了针都会疼的;或者由于工作和生活忙乱,无遐顾及孩子注射后的反应。即使孩子在注射疗程完成后,局部出现硬结也不及时做按揉、热敷等理疗,或是出现行动受限也不及时送医院检查。虽然孩子这些硬结和行动受限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自然恢复,但又因某种疾病,新的注射疗程又开始了。如此多次反复,孩子便会出现走路呈八字步,跑步时速度较慢,并呈雀跃状,有的甚至翘不起“二郎腿”。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出现这种病症,各种理疗方法对此已是鞭长莫及了。孩子只得接受更大的皮肉之苦了——手术治疗。

    所以,孩子生病以后,能用口服药物治疗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肌肉注射药物的方法治疗。在必要时已采用肌肉注射后,应对其受针部位细心观察,既不要胡乱按揉或热敷,也不能置之不理。对局部所出现的异常情况或行动受限,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恰当的处理。, http://www.100md.com(金若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