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696910
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http://www.100md.com 2000年6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0年第6期
肝硬化,病理学;细胞外基质;枯否氏细胞;细胞学;溶组织梭菌胶原酶;基因表达,Subjectheadings,主题词,1细胞学基础,1.1肝星状细胞,1.2枯否细胞,1.3窦内皮细胞,1.4肝细胞,1.5陷窝细胞,2细胞因子,2.1PDGF,2.2TGF-β,1,3细胞外基质成分及影响因素,3.1
     Subject headings liver cirrhosis/pathology; extracellular matrix; kupffer cells; cytology; clostridium histolgticum collagenase;

    gene expression

    

    主题词
肝硬化/病理学;细胞外基质;枯否氏细胞;细胞学;溶组织梭菌胶原酶;基因表达

    姜慧卿, 张晓岚. 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6):687-689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其本质是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合成增多,而降解相对减少,两者失去动态平衡,致使过多ECM沉积于肝内引起肝纤维化. 目前认为肝纤维化的形成是由于各种损肝因子引起肝细胞损伤、坏死、凋亡及肝组织炎症反应,激活枯否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随同肝细胞、血小板和窦内皮细胞等分泌的细胞因子、脂质过氧化产物等化学递质共同作用于肝星状细胞,使之激活转变为肌纤维母细胞,发生表型及功能改变,通过旁分泌及自分泌机制,使肌纤维母细胞增殖,合成大量的胶原和蛋白多糖等ECM. 其发生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病理组织学、细胞学、细胞因子及其分子水平的调节.

    1 细胞学基础

    肝脏的实质细胞、非实质细胞及炎症细胞等均与肝纤维化的形成有关. 实质细胞系指肝细胞(hepatocyte,HC),而非实质细胞包括窦内皮细胞(sinusoid endothelial cell,SEC)、枯否细胞(kupffer cell,KC)、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和陷窝(pit)细胞.

    1.1 肝星状细胞 HSC位于窦周Disse间隙,形态不规则,胞体呈卵圆形,胞质富含类维生素A脂滴,其主要功能是贮存和代谢维生素A,合成与分泌少量的ECM,并有一定的产生胶原酶的能力. 肝脏受损时HSC被激活,转化为肌纤维母细胞,脂滴、类维生素A丢失,快速发生形态学改变;表达平滑肌α肌动蛋白、波形蛋白及结蛋白,具有收缩功能;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及受体;细胞大量增殖,合成大量的ECM. 目前认为,HSC是肝纤维化时ECM的最主要来源细胞,HSC的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关键. 活化的HSC分泌的TGF-α,TGF-β1,FGF,PDGF,ET1和IGF-1等细胞因子,可促进已被激活的HSC快速转化为肌纤维母细胞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47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