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001年第4期
编号:10697206
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癌P53和Fas的表达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1年第4期
     中国人民解放军401医院消化内科山东省青岛市266071

    项目负责人
钟慧闽中国人民解放军401医院消化内科山东省青岛市266071

    收稿日期2000-04-03接受日期2000-04-13

    主题词 胃肿瘤/免疫学;胃肿瘤/微生物学;螺杆菌,幽门/致病基因,P53;抗原,CD95/代谢;基因表达

    钟慧闽, 宋健, 姚萍, 尹成才. 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癌P53和Fas的表达意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4):456-457

    胃癌是多种癌基因多阶段途径协同作用的结果[1],幽门螺杆菌(Hp)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协同致病因子[2-8],我们观察了Hp阳性的胃癌组织的P53和Fas抗原的表达,探讨Hp在胃癌发生中与某些因素的作用.
, 百拇医药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996/1997本院手术切除胃癌25例,分2组. 甲组:Hp阳性胃癌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9岁~76岁,平均49.7岁,胃癌部位在窦部8例,贲门1例. 乙组:Hp阴性胃癌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29岁~81岁,平均53.5岁,胃窦部12例,胃体、贲门各2例.

    1.2 方法 胃癌组织标本常规制作,Hp检测用胃粘膜快速尿素酶试验和胃粘膜切片HE染色查菌. P53和Fas检测用免疫组化染色法,链霉菌抗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进行,Fas抗体、P53抗体和S-T试剂盒由美国Zymed和Santa cruz公司提供.

    2 结果

    在25例胃癌标本中,甲组Hp阳性9例,占36%;乙组Hp均阴性16例.
, 百拇医药
    2.1 P53表达 甲组胃癌组织切片9例,P53表达阳性 2例;乙组胃癌组织切片16例,P53表达均阴性. 经统计学分析,差别显著(P<0.01).

    2.2 Fas表达 在25例胃癌标本中,Fas表达阳性12 例,占48%,甲组Hp阳性胃癌Fas表达阳性7例,占78%,乙组Hp阴性胃癌Fas表达阳性5例,占31%,经统计学分析,差别显著(P<0.05).

    

    3 讨论


    目前,Hp与胃癌的关系已深入到癌基因、凋亡等的研究. 细胞凋亡过程异常是胃癌发生的另一重要机制,Fas是一跨膜表面蛋白,属于TNFR/NGFR超家族成员,是一种介导细胞凋亡的信号受体,近几年作为细胞凋亡、肿瘤发生的重要因子,已成为国际上研究热点[9-11]. 刘海峰et al [12]报道,胃癌组织Fas抗原表达阳性率为46%,Fas抗原表达阳性胃癌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Fas阴性组,表明Fas抗原对胃癌组织细胞凋亡具有促进性调控作用. 另一些资料证实,Hp感染可引起胃上皮过度增值和凋亡,推测可能与Hp产生的毒素、氨、炎性细胞、氧自由基和生长因子、癌基因有关[13-16],Hp阳性的胃癌组织的Fas表达尚未见报道,本资料示胃癌Fas表达阳性48%,Hp阳性胃癌的Fas表达78%,明显高于Hp阴性的胃癌(31%),Hp可能通过炎症等因素上调Fas的表达,增加细胞的凋亡及增殖,细胞的凋亡、增殖过度及比例异常,可以增加DNA复制错误, 突变危险,造成胃癌的发生[17,18].
, 百拇医药
    P53基因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它位于17号染色体短臂1区4带,有两种构型,野生型P53是抗癌基因,其生物学意义是监护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在抑制恶性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机体内细胞受到射线或其他损伤因素而发生DNA损伤的情况下,P53蛋白复制停止,以便细胞有足够的时间修复损伤,恢复DNA的正常状态,突变型P53在机体内发挥着与野生型P53相反的作用,当某些原因诱导P53基因突变或异常表达时,它不仅引起野生型P53的抑癌活性丧失,而且还具有恶性转化的活性,目前免疫组化方法所检测到的均为突变的P53蛋白[19-22]. P53基因突变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许多资料证实Hp胃癌组织P53突变蛋白显著增加,P53蛋白检测可作为胃癌间接指示物,并可以推测胃癌的预后、转移[23-26]. P53蛋白与胃癌前病变、肠型胃癌的关系更为密切,它有可能成为肠型胃癌的早期诊断标志[27]. 本资料示,Hp阳性的胃癌组织P53表达阳性22.2%,明显高于Hp阴性组,推测Hp感染的胃癌与P53过度表达密切相关[28-31].
, 百拇医药
    Fas蛋白、P53基因与胃癌的关系密切,本资料示Hp阳性的胃癌组织P53,Fas阳性明显增高,这为Hp感染至胃癌的发生途径的研究提供了一条线索,可能Hp感染引起胃炎、上皮变性、再生、萎缩、肠化、增生的过程中,诱导Fas抗原的过度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增殖加速,进一步发生P53的突变,诱发胃癌. Hp与诸基因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明.

    4 参考文献

    1 闫小君. 胃癌早期诊断及预警系统的建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7:96-97

    2 全俊, 范学工.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实验研究进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7:1068-1069

    3 庄小强, 林三仁.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0;8:206-207
, 百拇医药
    4 张联, 马骏岭, 刘伟东, 江骥, 潘凯枫, 昌云生, 游伟程, Gail M, 徐光炜. 胃癌多因素化学干预研究-高危人群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结果与分析.

    中国肿瘤临床, 1998;25:338-340

    5 张万岱, 萧树东, 胡伏莲, 胡品津, 徐智民. 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0;8:219-220

    6 顾金柱, 侯天文, 王晓熙. 幽门螺杆菌致胃粘膜癌前期病变的横断研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111

    7 Brenner H, Bode G, Boeing H.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mong offspring of patients with stomach cancer.
, 百拇医药
    Gastroenterology, 2000;118:31-35

    8 El-Omar EM, Oien K, Murray LS, El-Nujumi A, Wirz A, Gillen D, Williams C, Fullarton G, McColl KEL.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precancerous changes in relatives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critical role of H.pylori. Gastroenterology, 2000;118:22-30

    9 刘海峰, 刘为纹, 房殿春. 抗Fas mAb和IFN联合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1361-1364

    10 谭黎杰, 蒋伟, 张农, 张秀荣, 仇德惠. 食管鳞癌及不典型增生组织Fas/FasL的表达.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15-19
, 百拇医药
    11 肖冰, 时永全, 赵燕秋, 尤涵, 刘宪玲, 樊代明. Fas基因转导胃癌细胞的表达. 华人消化杂志, 1998;6:400-403

    12 刘海峰, 刘为纹, 房殿春, 门荣甫. 胃癌和癌旁组织中Fas抗原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华人消化杂志, 1998;6:321-322

    13 萧树东, 刘文忠. 重视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结局多样性的研究. 中华内科杂志, 1999;38:437-438

    14 Moss SF, Calam J, Agarwal B, Wang S, Holt PR. Induction of gastric epithelial apoptosis by Helicobacter pylori. Gut,1996;38:498-501

    15 Fan XG, Kelleher D, Fan XJ, Xia HX, Keeling PWN. Helicobacter pylori increases proliferation of gastric epithelial cells. Gut,1996;38:19-22
, 百拇医药
    16 彭仲生, 梁湛聪, 刘幕嫦, 欧阳能太.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溃疡的细胞增殖与凋亡研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7:218-219

    17 卢世云, 潘秀珍, 彭孝伟, 施作霖.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7:975-977

    18 夏华向, 张贵水. 细胞凋亡与增殖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胃癌中的重要作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7:740-742

    19 许昌泰, 闫小君. p53抗癌基因和消化系肿瘤.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7:77-79

    20 刘节, 陈素兰, 张伟, 苏勤. 食管癌P21WAF1表达与P53突变的关系.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1350-1353
, 百拇医药
    21 赵美毅, 孙军, 夏和顺. p53, p21ras, nm23-H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研究. 肿瘤防治研究,2000;5:375-377

    22 Vautier G,Bomford AB,Portmann BC,Metivier E,Williams R,Ryder SD. P53 mutations in british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lustering in genetic hemochromatosis. Gastroenterology, 1999;117:154-160

    23 黎家庆, 吴菲, 才文彦, 万远廉. Cyclin E和p53的同时表达预测粘膜下层胃癌预后的作用. 中国肿瘤临床, 2000;27:514-517
, http://www.100md.com
    24 何向民, 赵莹, 刘春荣, 张学, 孙开来. 胃癌P53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意义. 中华内科杂志, 1997;36:415-416

    25 Shepherd T, Tolbert D, Benedetti J, Macdonald J, Stemmermann G, Wiest J, DeVoe G, Miller MA, Wang J, Noffsinger

    A, Fenoglio-Preiser C. Alterations in exon 4 of the p53 gene in gastric carcinoma. Gastroenterology, 2000;118:1039-1044

    26 赵爱莲, 李吉友. 胃癌中CD44V6与p5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肿瘤防治研究, 2000;27:18-20

, 百拇医药     27 王东旭, 房殿春, 刘为纹. 胃粘膜肠化及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多基因异常.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855-859

    28 高歌, 周长玉, 林种玉. 胃癌与Hp感染及c-myc, P53基因表达的关系.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941-943

    29 黄梅芳, 朱尤庆, 张春香, 刘珊, 黄星, 邓长生. Hp感染对胃粘膜增殖、DNA含量及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1057-1059

    30 卢文,陈丽英,龚华实. 胃癌和癌前病变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53, c-erbB-2的表达. 中华肿瘤杂志,1999;21:125-127

    31 高华, 袁媛, 吴烨秋, 王兰, 董明, 张忠. 根除Hp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7:995-996, http://www.100md.com(钟慧闽 宋健 姚萍 尹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