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01190
盛夏高温的四级“警报”
http://www.100md.com 2001年6月25日 《家庭医生报》 2001年第26期(总第802期 2001.06.25)
     酷暑难忍,人体热量极待散发。人与环境之间,热交换方式有二:一是与周围空气及环境表面之间的辐射交换和对流传导;二是通过汗水和肺部呼出的水分蒸发而散发热量。一般说,气温较低时,人体散热主要通过辐射和传导;气温较高时,则以蒸发散热为主。

    气温在30度左右时,人体的细胞代谢、脏器运转,不热不凉,不劳汗腺散热,无须衣衫保温。气温宜人。

    33度,在这个温度中呆2~3小时。人体汗腺便开始运作;若出汗很少,说明排汗不畅,得通过运动、温水浴、药物等“汗疗”方式,“逼”着汗腺正常启动;否则,到了酷暑时,就容易因“封闭效应”而热出病来。

    35度,散热机制进入防暑状态。这时,心跳加快,循环加速,浅静脉扩张,皮肤渗汗,应该进行局部降温。

    36度,一级“警报”,机体开始“自我冷却”。人体通过蒸发大量汗液发散热量,进行“自我冷却”。这时,要不失时机地补充足量的含盐饮料。因为,脱水使血容量减少,血液粘稠,有诱发脑中风的危险。同时,加强各种防暑降温措施。

    38度,二级“警报”,多脏器协同降温。除了汗腺,肺也急促喘气,呼出热量,以尽其绵薄之力。心脏比平时多输出60%的血液到体表,旨在散热。这就加大了心脏的负荷,对心脏病人和老年人,时刻面临着心脏病猝发的危险。这时,除了全面降温,还应加强药物保健治疗措施。

    39度,三级“警报”,汗腺已趋于衰竭。这时,心脑血管病人和老年人发生危险的概率加大。

    40度以上,四级“警报”。大脑已被热得顾此失彼,出现头昏眼花等现象,随时可能发生晕厥;对年老体弱者,40度以上是危及生命的温度,人体急需各种降温措施,老年人应特别注意自我防护和保健。

    值得提出的是机体对炎热的实际感受,还受到风力和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相对湿度很高,风速很慢的条件下,人感觉到的气温比实际气温要高得多,其主要原因是在湿热无风的环境中,人体的汗液不能很快蒸发,造成人体内的热量积蓄,使人事实上处于比外界气温更高的环境中。这就是为什么在相同气温时,闷热无风天气比有风而干燥天气,感觉更热的原因。, 百拇医药(梅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