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00959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黄水疮
http://www.100md.com 2001年8月6日 《家庭医生报》 2001年第32期(总第808期 2001.08.06)
     医学名为湿疹、脓疱疮,是常见的传染性、化脓性皮肤病。多见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儿童,发病急速,初起为散在的红斑,或豆粒大小 的水疱,四周有轻度红晕,疱液黄清,逐渐浑浊成脓,疱壁松薄,容易破裂,破后流出黄水或脓液,淋漓湿烂,毒液脓散而蔓延它处,或传染他人,重者可波及全身,自觉瘙痒而不痛,有的脓液渐干结痂,痂皮自脱而愈,不留疤痕。

    有的病人患有化脓感染性疾病(如中耳炎、褥疮等),从病灶中流出的脓水浸淫周围皮肤,出现潮红、丘疹、水疱、糜烂、流黄水等皮肤损害,往往因剧痒搔抓而蔓延,若治疗不当可迁延数周或数月。临床治疗方法如下。

    湿热型:水疱密集,疱液色黄,周围有红晕,破后脓水淋漓,疱底鲜红、糜烂,部分患者有微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内治宜清热解毒,祛暑化湿。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治之。药用双花(金银花)30克、菊花15克、连翘12克、滑石15克(布包)、甘草8克、黄芩10克、黄连6克。微热口干加石膏30克;瘙痒明显加荆芥10克、防风10克;大便秘结加大黄9克;小便短赤加竹叶10克、车前子(布包)10克。发于下肢加川牛膝10克、黄柏10克。每日一剂。水煎后早晚分服。

    脾虚型:病程较久,疱壁破后脓水稀少,疱底部色淡红,周围红晕不鲜,患者面色萎黄,不思饮食,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濡缓。治宜健脾渗湿解毒,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之。药用炒白术12克、茯苓10克、双花30克、萆 12克、黄柏12克、泽泻10克、甘草10克、蒲公英15克、赤小豆30克、炒苡米15克、炒山药15克。每日1剂。水煎后早晚分服。

    另外,取黄连6克(研细面)、冰片1克混匀,若脓水多可干撒於患处,脓水少可用香油调成稀糊状涂患处,日不拘次数,随干随涂。

    黄水疮发病,蔓延迅速,传染性强,夏秋季节应注意皮肤的卫生,勤洗澡,勤剪指甲,且不可将此病视为疮疡小疾,延误治疗,致使毒邪内散,造成累及脏腑的险证。

    注:以上药量为成人量,儿童酌减。, 百拇医药(赵廷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