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养生专辑 > 长寿
编号:10753520
看病误区种种
http://www.100md.com 2001年8月9日 《当代健康报》 2001.08.09
     看病误区种种

    人生在世,不生病是最好不过了。可每个人都有患病的时候。到医院看病,医生检查、确诊、开药,病人回家服药,逐渐康复,这是一个不成文的定式。但在以上诸多环节中,如何做得科学、合理,却不是人人都清楚。

    误区一:小痛小病,一“扛”就成。感冒、发烧、腹痛、腹泻等是一些常见病,许多人认为不需看医生,家中有什么药就随便服一些了事;一些年轻人,认为自己身体好,不用服药,就带病坚持上班;还有一些面临紧张复习、考试的学生,常常带病坚持上学……殊不如这么一来,既有可能“扛”过去,也有可能就此“扛”出了大病,因为许多疾病的初期症状非常类似感冒。一个10岁的男孩,感冒发烧,家长给他服了一些成人用的感冒药就送孩子上学了。几天后,烧退了,但咳嗽加重,等到医院就诊时,已发展成肺炎。经住院治疗半个多月才痊愈。这样算来,还不如早到医院就诊,及时治疗,三五天就好了。还有一些儿童患感冒后,由于不及时治疗,发展成病毒性心肌炎、急性肾炎等,造成身体其他重要器官的损害,这就是“小病失治,大病酿成”。
, 百拇医药
    误区二:疗效好坏,全在医生。一些人认为,不管患了什么病,只要到医院看过医生,剩下的就是大夫的事了,病好病坏,全在医生。病好了,那是大夫医术高超;病若没有好,换个医生继续治疗。有位慢性肝病患者,病情本来不很严重,医生让其按时服药、注意休息、戒烟禁酒。过了一段时间再去化验,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各项指标反而恶化了。经追问才知,病人只执行了“按时服药”,其他两条没有执行,理由是工作忙,责任重,经常出差,交友应酬,酒得照喝,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由此可见,患者的康复既有赖于医术高超、责任心强的医生,同时也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所谓疾病“三分治,七分养”,就是说患者应以良好的心态执行医嘱,科学合理地调护自身,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康复的目的。

    误区三:自看医书,对号入座。慢性病患者大多渴望了解自己的病情,于是就买了许多医学参考书,然后将有关自己病情的章节反复阅读,对号入座。他们往往向最严重的症型和后果上对,造成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病情加重。一位患慢性乙肝数年的患者,翻阅了大量医学书籍。他向医生诉说自患病以来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担心自己的病转化成肝癌,不知道还能活多久。他经常失眠,体重下降,病情加重。经认真查体和化验后,医生认为,他的病情并不像其想象的那么严重,让他精神放松,合理安排工作休息,再积极配合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明显好转。医学参考书及医学科普读物是用来让人们了解医学常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治疗护理方法、保健养生知识的,是为了更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千万不可成为增加心理压力、加重病情的“紧箍咒”。
, 百拇医药
    误区四:迷信“专治”,广告显灵。一段时间以来,“专家”、“专治”、“专药”等在媒体上广为泛滥。归纳这些医疗广告不难看出,凡是发病率高的、病程长的、无特效药的疾病,其医疗广告就多,“专家”及“专药”也就多。如:慢性乙肝炎,发病率高,目前又无特效药,这下正好给“江湖大夫”以可乘之机。近年来,专治乙肝的“专家”、“专药”如雨后春笋般,有的还美其名曰“祖传专治”,殊不如“乙肝”之名是60年代初才有的,先辈们是如何“专治”乙肝的呢?盲目相信广告,有病乱投医,只能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误区五:治疗疾病,专家才行。有的患者看病非大医院不可、非专家不行。这些患者忽略了一个事实:专家的门诊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能给更多的患者诊治,专家们不得不缩短每位患者的就诊时间;况且不少专家年事已高,连续面对许多病人,精力和体力都难以保持最佳状态,这有可能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在门诊中,经常会遇到病人或家属提出找一个“好大夫”的要求。其实,个别高年资的大夫诊疗技巧却可能一般;相反,有的大夫年轻纪纪,却成绩斐然;“好医生”,不能惟年龄、学历是图,只有钻研学术、对病人认真负责,才是一个好医生。

    误区六:开方治病,药贵则灵。患的是普通的常见病,却动辄要求吃高价进口药、用高级抗生素,成为门诊中的常见现象。抗生素的滥用曾给人们带来许多不良后果,如“四环素牙”。如果现在仍给患者滥用抗生素,谁能保证20—30年后不会再有新的后遗症出现呢?合理用药不仅是医生的责任,也是患者应遵守的规则,在患病后,根据病情选择用药,辨证论治,而无须以金钱论“英雄”,为吃药而吃药,因为吃药的目的无非是药到病除。

    (琅 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