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45885
别剥夺我的“感觉”
http://www.100md.com 2001年8月22日 长江日报
     乐乐6岁,智商正常,但不会系鞋带,扣纽扣;走路不稳,常摔得鼻青脸肿;上课从不听讲,常自言自语。经医生诊断,他患了“感觉统合失调症”。

    在同济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我了解到,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孩子不少,大多数因学习困难而就诊。同时我还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这些孩子的问题除了遗传和一些疾病的先天因素外,更多的是家长过度保护的结果。特别是处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溺爱,而父母又疏于爱抚教育环境中的孩子,情况更糟糕。

    早在1954年,加拿大几位心理学家就进行过“感觉剥夺”实验。即让受试者躺在一张舒适的小床上,蒙上眼睛,堵住耳朵,手被套上。结果很多“感觉剥夺”的受试者,在实验期间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进行连续而清晰的思考,有人产生幻觉,有人变得神经质,有的人甚至变得恐怖起来,他们感觉到时间特别长而难以接受。

    人类感觉统合的基本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但需要从小与周围事物接触,相互往来,并让身体和大脑顺应环境的挑战,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感觉统合功能。遗憾的是,许多人对孩子的爱太沉重,管得太严格,太刻板,百般呵护,无微不至。常以怕饿坏了肚子、弄脏了衣服、磨破了裤子、碰伤了身子为理由,干涉孩子的自主行动,阻止孩子与外界进行良好的沟通。如乐乐爱摔跤,就是因为学步时一跌倒,大人就抱着走,就连爬都很少尝试。他们以为这样保护才是爱孩子,殊不知,这种做法实际是在对孩子进行“感觉剥夺”。过度的“爱”使儿童在生命中最重要的学习阶段(0-12岁)出现空白,失去对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视、听、触觉等)在头脑中有效的组合过程,进而又限制了儿童身体双侧的协调,眼手协调,注意力、情绪的稳定及从事目的性活动的能力。这样的儿童长大后容易出现如动作不灵活,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感觉统合失调现象。由于孩子的天性被压抑,思维被禁锢,制约了他独立自主能力和良好心理的形成,往往造成子女性格上的怪异和心理上的障碍。

    7岁之前是儿童“感觉———动作”组织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3———7岁是关键期。当您的孩子发出“自吃、自走、自玩”等独立自主的信号时,应尽可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放手让孩子展现才能,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来源:长江日报 , 百拇医药(孙苏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