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走进医学
编号:10753450
发烧为何怕冷
http://www.100md.com 2001年9月27日 《当代健康报》 2001.09.27
     医学上把“发烧”称为发热,通常,人体的体温可以保持一定的恒定水平,但有个体差异,少数人体温可低于36.2℃或高于37.2℃。一般情况下,临床多数腋下温度超过37.2℃或口腔温度超过37.5℃称为发热。

    大多数人的发热是由于能引起发热的物质作用于机体所致。医学上把这种能引起发热的物质称为致热原;把由致热原所致的发热称为致热原性发热;又根据致热原的来源不同,分为感染性发热及非常染性发热,发热的临床经过大致可分为三个基本时期:即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 大多数人都有过发烧的经历,不少人在发烧时往往会感觉怕冷。这是因为,在体温上升期,由于交感神经兴奋,使竖毛肌收缩而出现竖毛反应,即通常所说的起“鸡皮疙瘩”;另一方面使体表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而导致皮肤苍白,皮肤温度降低,这又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把冷信息传递到中枢,因此病人自觉发冷、恶寒,一些病人由于骨骼肌的不随意周期性收缩而出现寒战。寒战时产热量剧增,体温因而上升。在引起发热的原因被消除之前,可出现高温持续期,即体温上升达到一定高度之后,保持较高水平,又称为热稽留期。这时体温调节中枢不再发出“冷反应”的冲动,寒战终止。皮肤血管由收缩转为舒张,浅层血管舒张使血流增多,因而皮肤发红,体温上升。当引起发热的原因被消除之后,患者由于散热增加,产热减少及出汗,热度渐退,此即体温下降期。

    了解了发热的几个过程后,我们就不难弄清“发烧时为何怕冷”这个问题了。因此,在你感到发冷、恶寒、全身不适时,不妨认真地测量下你的体温。 (张 芹),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