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001年第10期
编号:10697039
胃轻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0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1年第10期
胃轻瘫综合征;发病机制,项目负责人,主题词,0,引言,1,胃动力障碍,1.1,胃肠运动不协调,1.2胃顺应性降低,1.3胃电节律紊乱,2,神经肌肉和激素,2.1胃肠激素,2.2迷走神经张力,2.3自主神经病变,2.4,痛阈降低,2.5平滑肌功能障碍,3,其他,3.1,病毒感染,3.2,高血糖,4
     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消化内科 辽宁省本溪市 117000

    项目负责人 黄颖秋

    收稿日期 2001-05-31 修回日期 2001-08-01

    主题词 胃轻瘫综合征;发病机制

    黄颖秋. 胃轻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1;9(10):1162-1164

    0 引言胃轻瘫综合征(gastroparesis syndrome)简称胃轻瘫, 是以早饱、餐后中上腹饱胀、恶心、 发作性呕吐、体质量减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胃排空明显延缓而无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 亦称胃麻痹、胃无力等.这些症状可危及生命. 多种机械性和非机械性因素可均致胃排空延迟, 按病因大致分为两类: ①原发性胃轻瘫; ②继发性胃轻瘫. 前者又称特发性胃轻瘫. 不论原发性抑或继发性胃轻瘫, 其发病机制均尚未十分明了. 多数学者认为, 胃动力障碍是胃轻瘫发病机制中最关键的因素, 胃肠运动不协调、胃顺应 性降低以及胃电节律异常与胃轻瘫的发病关系密切. 此外, 一氧化氮[2]、胃动素 及其他胃肠激素[3]、迷走神经张力、患者痛阈减低以及代谢[4]和药物 等因素也可能参与胃轻瘫的发病[5].

    1 胃动力障碍业已证实, 大多数胃轻瘫患者存在明显的胃排空延迟, 表现为对固体食物和液体食物的排空 障碍, 部分患者可仅有固体排空障碍, 而重症患者对空腹胃液的排空也明显受限. 胃内压力测定发现, 胃轻瘫患者不仅胃体压力降低, 胃窦压力也显著降低. 胃体压力的降低, 无疑使液体和固体食物运转到远端胃的时间延缓. 而胃窦压力降低, 又使研磨受累同时延 缓了胃内容物通过幽门[5].

    1.1 胃肠运动不协调 胃排空的生理功能有赖于胃窦 、幽门及十二指肠的协调运动, 胃肠运动的不协调是导致胃排空障碍的又一因素[5] . 有研究发现, 多数胃轻瘫患者存在餐后相位收缩减少, 餐前、餐后幽门活动增加, 同步的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 逆向的十二指肠-幽门-胃窦运动等异常蠕动. 不协调的胃 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幽门痉挛, 致使胃内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受阻, 进而导致胃排空延缓 . 晚近研究还证实, 胃-小肠乃至胃-结肠的不协调运动在胃轻瘫的发病中也起一定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63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