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00351
中医“虚火”和“阴火”有何不同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1月5日 《家庭医生报》 2001年第45期(总第821期 2001.11.05)
     虚火和阴火均有一个共同的病理基础,即所谓“精气夺则虚”,都是由于正气过度耗损而形成的病理变化。

    虚火,通常是指阴液亏损引起的虚热证。《素问·调经论》有“阴虚生内热”的记述。朱丹溪曾就其病机进行阐述,提出“火旺水亏,为火独存”、“真阴不足,虚火上炎”等见解,由于精、血、津液等物质基础属“阴”,机能活动的表现相对属“阳”;根据阴阳消长的规律,体内物质基础不足可导致机能活动相对亢进,而出现阴虚阳亢的现象,所以虚火病证的性质实属于物质消耗为主的一种“虚热”。临床表现有低热或午后潮热,手足心灼热,口干盗汗唇舌嫩红或绛,脉虚数等症。

    阴火,历代诸家解释不同,有人认为即“肾火”,有的认为是“肝肾虚火”。而对“阴火”下明确定义者,首推李东垣《脾胃论》:“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是饮食劳倦,喜怒忧思所生之火。实属气虚所致的虚热证。李氏引用了《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烦劳则张”的论述,认为“火与元气不两立”气应宣发于上焦,乃周流全身;火宜潜蛰于下焦,以温煦蒸化。大气不足,中气下陷,湿气下流,郁遏下焦,则激发阴火上冲,得乘土位,而为“元气之贼”。故一上一下,阴阳移位,实即“阴火”病变的主要机理。其性质属于机能代偿为主的一种“虚热”。由此可见,李东垣所谓的“阴火”是关病变基础于“部位”,由机能失调倾向体质变化;而丹溪所谓的“虚火”是涵病理因素于“质量”,因体质亏损而导致机能变化,两者之间有着本质区别。“阴火”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身热有汗,渴有热饮,头痛恶寒,少气懒言,舌质淡红,脉虚大等症。, http://www.100md.com(李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