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走进医学
编号:10754105
治疗心血管病的“时间疗法”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6日 《当代健康报》 2001.12.06
     心血管病的发病及用药,都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按这种规律治疗将事半功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猝发的危险,医学上称之为“时间疗法”。

    心脏病猝发呈现双高峰。一项关于心血管发病的时间性的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发病24小时中呈双高峰,即起床后1~2小时和此后11~12小时,各有一次发病高峰,而以第一个高峰较明显。最近有学者报告,就连人们一直认为多在夜间发作的缺血性脑卒中,也有这种双高峰发病规律。这个规律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和用药至关重要,要是在高峰到来之前用药,无疑能减少猝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

    许多心血管病患者会出现昼夜倒转的睡眠障碍,这也是心血管病发病的早期信号。为此,专家们提出一种生物节律健康法,认为心血管病的早期病人首先应该纠正紊乱的睡眠节律,做到早睡早起,经5天的休息,大致可纠正生物钟节律紊乱,之后再节律地作息,心血管病发病的早期信号就会消失。

    用药要看生物钟节律。许多病人在调整生物钟的同时,还得通过药物来减少触发疾病的生物学危险。若必须用药,就要根据药物在体内达到高峰浓度所需要的时间,使药物的有效浓度在发病高峰到来前到位。比如通常服用的普通剂型的心血管药物,服后2小时左右就能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因而应在清晨6时服用一次,之后,在下午3时左右再服用一次,就可能抑制双高峰出现,减少猝发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这类药物有抗血栓形成药、抗凝剂、降血压药等普通剂型。而需要约12小时才能达到高峰有效浓度的缓慢释放型药物,如缓释型降血压药,通常应在睡前和上午各服一次。除了特殊情况需要临时服用,通常按这种时间安排心血管用药是可行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