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001年第12期
编号:10697113
缺血性肠病时肠功能紊乱的诊断与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1年第12期
肠炎,病理生理学;局部缺血,病理生理学;肠,病理生理学,项目负责人,主题词,0,引言,1,缺血性肠病与肠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2,缺血性肠病时肠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图,1,3,缺血性肠病肠功能紊乱的治疗,4,参考文献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消化内科 山西省长治市 046000

    项目负责人 魏子白

    收稿日期 2001-04-11 修回日期 2001-07-01

    主题词 肠炎/病理生理学;局部缺血/病理生理学;肠/病理生理学

    魏子白, 周雨峡, 刘娜. 缺血性肠病时肠功能紊乱的诊断与治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12):1428-1429

    0 引言肠病在我国常见[1],缺血性肠病(Ischemic colitis)是老年人胃肠道 缺血性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2,3],占肠缺血的60%左右,占老年人急性下消 化道出血的3%~9%[4],具有一系列结肠缺血损伤的临床表现特点:可逆性结肠病 变(粘膜下或壁内出血)、一过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狭窄、坏疽和爆发性弥漫性肠炎[5,6]. 当缺血性肠病发生时,由于肠壁的缺血,患者除出现腹痛、便血等 典型症状外,还可有多种肠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肠功能紊乱,对缺血性肠病的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1 缺血性肠病与肠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缺血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在大多数患者仍不明确,有一系列原因可引起结肠缺血,包 括医源性的和非医源性的,阻塞性的和非阻塞性的,全身性的和局灶性的. 如血栓、栓塞、动脉硬化、血管炎、微小血管痉挛、低血压等血管因素和便秘、腹泻等引起肠内压升高及进食后肠管蠕动增强、氧需求加大等肠管自身因素的综合作用,致使某段结肠绝对或相对缺血,发生组织损害. 另外,可能引起结肠缺血的药物有可卡因、麦角胺、雌激素、苯丙胺、洋地黄、美西麦角(methysergide)、加压素、口服避孕 药、假麻黄碱等[7,8].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肠道缺血,其临床表现类似,虽然 大多数症状和体征无特殊性,但仍有其特点,对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最常见的表现是突发左 下腹痉挛性疼痛,伴有明显便意,在之后的24h内便血,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与粪 便混均. 出血量不大,极少需输血,否则需考虑其他诊断. 由于肠道缺血导致肠功能紊乱,可出现恶心、呕吐、嗳气、腹胀、腹泻等症状[9]. 综合多家临床报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66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