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走进医学
编号:10756310
如何正确对待发热
http://www.100md.com 2002年6月20日 《当代健康报》 2002.06.20
     如何正确对待发热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何为

    我们在护理工作中,经常碰到有些病人和陪属对发热动不动就要求打退烧针或吃退烧药,这种不管热度高低滥用退热药的方法是不对的,有时甚至是很危险的。

    发热,通常称之为发烧,是临床很常见的症状之一。正常人体温随测量部位不同而异,口腔温度为36.3~37.2℃,腋下温度为36~37℃,直肠温度为36.5~37.5℃,昼夜间可有轻微波动,清晨稍低,起床后逐渐升高,下午或傍晚稍高,但波动范围不超过1℃。健康人的体温之所以如此恒定,是因为体内产热和散热两个环节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保持着动态平衡,也就是说身体肌肉活动、内脏作功等产生的热量与出汗、呼吸加深加快等所散发出的热量相等。产热多少,散热也应该多少,比如一个人跑完100米或剧烈劳动后,由于肌肉强烈收缩,心脏跳动增快、增强而产生大量热量,同时又由于大量出汗和加深加快呼吸将热从体内排出,如果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体温调节中枢不能有效地调控产热和散热,或产热过多或散热减少,体温就会增高,当体温超过37.4℃时,就算发热。发热的原因极为复杂,但归集起来有两大类:一是感染性发热,是人体感染了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其病毒引起发热;另一类为非感染性发热,如恶性肿瘤、风湿热、血液病等。急性短期发热多见于感染性,而长期发热有时诊断甚为困难,常需作多方面检查才能确诊。

    临床上根据口腔温度不同而将发热分成四度:低热37.4~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体温在40℃以上。发热从本质来说是一种防疫反应,是人体对内外各种刺激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因为发热时,心跳加速、血流增快、代谢增高,体内各种抗病因素或免疫功能都动员起来向疾病作斗争,所以对待发热我们必须持正确的态度,并根据程度不同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对低于38℃的发热,可不用退热药物,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促其排汗、排尿,就能耐受并稳定至正常。如体温超过38℃时,引起明显头痛或全身不适,可使用退热药物如阿斯匹林、解热止痛片等,也可用湿毛巾行头部冷敷,待进一步明确发热原因后再做相应处理。若体温超过39℃,尤其是超高热,病人高热难忍,应及时给予退热,物理降温和药物退热同时进行,如冷敷、冰敷、酒精擦洗、肌注安痛定、地塞米松等,必要时可静脉滴注抗生素、维生素及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有的人喜欢用激素降温,不问病因如何,只要体温降不下来,就要求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等,殊不知激素固然可降温,但也易使体内细菌感染扩散,而造成病情急骤恶化甚至死亡,这是很危险的。笔者在此提醒人们:发热需不需要降温、如何降温,尤其是原因尚不清者应由有经验的医生决定,切勿轻易自作主张。,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