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健康周刊
编号:10759099
如何防止脚气上蹿
http://www.100md.com 2002年7月18日 《当代健康报》 2002.07.18
     如何防止脚气上蹿

    脚气,其学名叫足癣,又因为香港是世界公认的脚气发病率最高的地区,因此又美其名曰“香港脚”。在气温回升的夏初,真菌潜滋暗长,脚气日渐泛滥,给人们带来难以言尽的伤害和烦恼。

    脚气进入高发期

    重庆南岸的郑先生走路一瘸一拐,这是他第三次到区人民医院看脚气了。郑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前不久脚趾又痒又肿,他以为是皮肤过敏,就自行到药店买抗过敏消炎药吃。殊不知半个月后,症状反而加剧,脚趾间长出一个个小水泡,并开始糜烂流脓,大腿根部也开始红肿起来。慌忙中,郑先生赶紧上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他患上了股癣,系脚气经久不愈传染所致。

    日前,记者在西南医院、南岸区人民医院等门诊部采访发现,脚气病人人满为患,其中既有五六岁的儿童,也有六七十岁的花甲老人,并不乏一家几口同时患上脚癣的。
, 百拇医药
    南岸区人民医院门诊部一医生坦承,每年春夏季节都是脚气的高发时期,医院有时一天要收治数人。

    脚不透气,易染脚气

    “‘香港脚’是民间对脚气的俗称,但脚气绝不是身体的‘出气筒’”。日前,中华医学会皮肤病理学顾问、临床皮肤科杂志编委、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皮肤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荣卿指出:脚气是由真菌引起,并非不治之症。刘教授说,温暖、潮湿的环境是真菌繁殖的温床;而长时间穿不透气的皮鞋或长筒靴,不经常洗脚换袜是引起脚癣的重要诱因;与他人共用洗脚盆、拖鞋、浴盆、毛巾等则易引起交叉感染,同时,游泳池、浴室等公共场所也是传播脚癣的场所。

    刘教授介绍,脚气在临床上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水泡型,即脚趾生出大量剧痒的水泡;第二类是角化型,其表现为皮肤干燥、角化、脱屑,发生皲裂,疼痛难忍;第三类是糜烂型,患者皮肤发白,表皮脱落,露出潮红的糜烂面,有少量渗液,常有臭味。刘教授说,临床上三种症型有可能同时出现,民间也有人称其为“烂脚丫”。
, 百拇医药
    脚气不是“脚气病”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人将脚气和脚气病混为一谈,从而延误了诊治时机。”刘教授说,其实脚气和脚气病风马牛不相及,脚气是一种由浅部真菌感染所引起的皮肤病,在全世界广为流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更为普遍;而脚气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而引起的一种以消化、循环和神经系统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两者的症状表现也大相径庭,脚气病主要表现为便秘、心脏肥大、心动过速、记忆力减退甚至失眠、精神错乱、昏迷等。但由于名称上的一字之差,人们常将二者混为一谈,这也是一些人自行服用维生素B1后,脚气不见好转的根本原因。

    谨防脚气蹿上身

    刘教授提醒,患了脚气要及时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牵一“脚”而动全身,引起股癣、体癣、甲癣等并发症,严重的还会激发感染小腿“丹毒”,表现为小腿红肿,伴有高烧等症。据统计显示,由于不重视脚气的治疗,引起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的患者占了三成至四成。

    西南医院皮肤科邓军医师则指出,预防脚气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回家后要及时脱下袜子,让脚透气;勤换袜子,单独使用毛巾、浴巾、拖鞋等;患了脚癣后,要在医生指导下对症下药,关键是要对袜子、鞋子、床单、被罩等进行彻底消毒,避免脚癣再度感染。 (摘自《健康人报》), http://www.100md.com